第104章 培养草原蛮夷的命脉,然后握在手中(第2/3页)

“正解!”周邈拊掌夸赞,“李丞相说到点子上了!这茶叶就是能解腻!”

“如果日常是牛羊肉、奶,此类燥热油腻、不易消化的饮食,喝茶就最能解腻了。”

在殿中几人若有所思的时候,周邈面前炉子上的陶罐开始沸腾。

周邈又话题一转,“其实我个人更喜欢甜口的奶茶,做法差不多,只是先把饴糖炒化,再加入茶叶炒制,之后加奶熬煮,就是醇厚的甜奶茶了!”

“不过呢,相比饴糖,还是盐更易得。”

甘之如饴的饴糖,是用粮食发酵糖化而成,比盐更珍贵难得。

但再珍贵,仙使若喜欢,偌大一个大秦,还是供养得起的。

除非……

李斯已经反应过来,除非仙使本就不是为自饮,或者纯粹分享给陛下。

李斯开口便是直指要害:“匈奴和东胡,和月氏和乌孙一样,皆是游牧部族,不事耕种,常食牛羊肉,且是烧烤而食,常饮牛羊奶!”

“果然还是李丞相敏锐!”周邈在袖口向李斯竖一个大拇指。

敏锐的不止李斯,上首的嬴政直接问:“这种茶叶,可是易得?”

周邈暗地在袖口向始皇陛下比两个大拇指!

“茶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茶树呢多生长在水热条件优秀的南方。”

“是否易得……可以说是,因为有野茶树。但要大量获得,可能就要专门的茶园种植了。”

回答之后,又进一步说道:

“茶叶原本应是中原

人的一种饮品,一种生活调剂品。可对于草原上的部族来说,茶叶之于他们,就如盐、粮食之于我们。”

解释道:“荤素搭配才是健康膳食,但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常吃荤,而茶叶富含他们身体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

当然在没有茶叶之前,他们也活了下来,可见这一点是缓慢长期才能见效的。”

“但茶中有一种芳香油的成分,可溶解动物脂肪,简单来说就是能解腻,这却是立竿见影的。”

“还有,饮用滚开的热茶,能杀灭看不见的疫气毒气,降低肉食结构里容易感染寄生虫的概率。”

“简言之,茶叶的功能,恰好弥补他们饮食之中所缺少的。”

李斯随即总结:“总而言之,茶叶一旦进入草原,将会成为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对。”周邈颔首确认,也终于道出他的意图:

“我想着匈奴的冒顿单于已被扼杀,东胡目前虽在东北方草原上强盛一方,可草原上的势力,暂时已不能对大秦造成威胁。”

“尤其是大秦还准备依山势地形,串连六国旧有的长城,修建成为秦长城,阻拦北方草原部族。”

“那么对于草原上的势力,更多是行羁縻牵制之策了。”

“而要牵制,就要拿捏住草原人的命脉。”周邈屈指计数:

“有潜力成为草原人的命脉的,第一:盐,第二:茶。”

盐不必说,所有人类的命脉,即便草原人能从血肉中获得些许盐分,补充身体所需。但盐的咸味仍旧是不可取代的。

再有茶,一如盐。

李斯代为补充:“即便现在还不是他们的命脉,我们也可以先输送草原,将盐与茶,培养成他们的命脉。”

然后将草原蛮夷的命脉,握在手中。

“在输送草原盐和茶的同时,也能为我们换回牛羊马匹。”

这笔买卖,总归是不亏本的。

而且对于朝廷来说,茶与盐一样,还能收取商税与关税。

“对!”周邈不能更赞同。

不愧是你李斯!

……

而上首的嬴政则要更加了解周邈,仅两条命脉,应当不会让他屈指计数。

“可还有其他命脉?”

“陛下怎么知道!”周邈高兴于始皇陛下懂他心思,也不藏着掖着,“还有就是:羊毛。”

殿中众人疑惑:羊毛?

“西域和草原上的牧民们,大约在商代时,就已经学会运用动物的毛与皮,比如裘毡就是其中的代表。”

周邈说起皮毛——尤其是羊毛的价值:“在开春暖和的季节,剃下羊毛,粗硬的羊毛可以做毡毯,而细软的羊毛和绒毛,则可以纺成毛线,织成羊毛衣、羊毛裤。”

衣食住行,一旦涉及衣,大秦君臣瞬间郑重起来。

“而羊毛衣裤,即便些微刺挠,不能贴身穿,冬日里穿在中间,保暖程度基本与棉袄不相上下。”

其实不难想象。牛羊就是靠一身毛渡过寒冬的,羊毛穿在人身上自然也很暖和。

你说有棉花,毛衣裤不需要了?

听听在说什么傻话呢!

且不说棉花还未推广开来,即便广泛种植,也要占用田地。

哪里比得上长在北方草原的羊群身上,几乎白得,来得划算?

李斯:“以盐、茶换牛羊牲畜及羊毛,如此大秦不仅能源源不断地,从草原部族赚取资财,还把他们的命脉握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