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张良:仙使警惕忌惮于我,纵使去应试科举又如何(第2/3页)

“张良自有愿去的去处,梁公不必操心。如要回去,梁公自去便是。”

我想去哪儿去哪儿,要你管!想回你自己回去啊!

周邈心里中译中之后,发现张良怎么表现得很烦项梁?

但他总共就在咸阳城里遇见过张良三次,除了上次巡回大典结束回咸阳,在道旁黔首中看见张良是一人外,另两次可都见到他和项梁凑一起!

好吧,今天不算凑一起,但偶遇也是很巧合了。

所以,张良是刻意在他面前表现得与项梁不熟?

在项梁被拒,便独自向周邈告退离去期间,张良一张脸是寒凉漠然,正眼都没看他一眼。

项梁带着随从离去,周邈也打算带着兵仙崽和项籍继续逛改建后的咸阳市。

打算沿途去吃些小吃,看看街边小把戏之类的。

周邈看张良一张脸清冷无情,很不高兴的样子。

就转头对与张良同行的韩成说道:“横阳侯,你们自去忙你们的吧,本使还要带这两个去逛一逛。”

韩信作为韩王孙的身份,也按礼向是他长辈的韩公子横阳候韩成及张良揖礼,以示告退。

至于项籍?昂头挺胸,从遇见到现在,都没正眼看过对面二人。

周邈再次感叹:兵仙崽只是长相高傲,其实很有礼貌的。

不像项籍,真就是想象中先秦贵族公子的模样。

礼貌性地知会一声而已,周邈也不需要等着韩成应允,

搭着兵仙崽的肩膀,又被项籍拉上一条手臂。

就错身越过韩成和张良二人离开了。

随侍的方岩,与护卫的十六个魁伟武士,浩浩荡荡跟随其后。

在回到咸阳之后,负责护卫安全的英布就被始皇陛下调去了军中,如今正在日日练兵习武,以待用兵之日。

因此今天并未随行左右。

仙使周邈离去后的原地。

韩成迟疑地看向张良,“子房,我们可还要接着逛?”

“逛,为何不逛。”张良当先一步,往仙使离去的相反方向走开。

韩成带着两个随从跟上,追出去三五丈远才追上了张良:“子房,是不是走反方向了?”

“并未。”

“可我们不是听闻仙使出游咸阳市,才特意来偶遇的吗?”

张良默不作声了。

韩成语重心长地,从根源上开始劝解:“子房,我身为韩国公子,在入咸阳之前,也曾有过复兴韩国的野望。”

“然而我在入了咸阳后,置身改建完毕的咸阳,看了那三丈高登仙台,见证了仙使赐福大典的神异,我便明白复国野望可以打消了。”

“科举,造纸,印刷,治驰道,祭百家圣人……”韩成怅然,却并无愤恨。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兼并六国的秦国,已经掉转了冲阵杀敌的战车,缓缓行驶在笔直大道上。”

“大秦正如当初的大周,不,因为行郡县而弃分封,大秦对天下每一寸王土的掌握也更牢。吾等六国后裔,能在何地何处去复兴故国?”

张良自然知道,正如韩成所言,秦行郡县于天下,则天下尽在始皇帝指掌之间。

而新近修建的驰道,就如捆绑天下的长绳,绳头就握在始皇帝手中。

如今也只有天下诸侯再起,才有可能灭秦复韩。

就如当初的周赧王,若能成功合纵六国,或许也能灭了秦国。

要想诸侯再起,除非大秦自取灭亡,引天下群起而攻之。

但始皇帝无论是兼并六国前,抑或一统天下后,皆是决断英明,少有愚蠢的时候,其雄才大略,毋庸置疑。

又怎会自取灭亡?

要不怎么说最了

解你的,是你的敌人?

张良就是深刻认识到,眼下这位始皇帝的才略与胸怀,加之又有仙使襄助,才深感无力。

——大秦天命所归,复兴故国确实无望了。

韩成:“我一个韩国公子,前韩国横阳君,都放弃复韩了,子房你不过是韩臣后裔而已,又何必执着于此呢?”

“我之前劝你去考科举,现在还是要劝你。”

张良终于开口:“仙使警惕忌惮于我,纵使去应试科举又能如何?”

韩成陡然反应过来:“子房是同意去应试科举了?如此甚好,我总是希望你一身才华能得以施展的!”

张良换一种说法:“一个令仙使深切忌惮的六国遗贼,难道还能在科举一途有所作为?”

韩成被问住了。

“因此莫要再叫我去科举了,歇了这份心思为好。”

……

另一边,一左一右带着两个小孩儿逛街的仙使周邈,不知道张良和韩成的对话。

不但不知道,猜都没去猜,因为他根本没空。

“三个卷饼,都加鸡子,加豆芽、炒豆。”周邈点单道。

要说这卷饼摊子,还是周邈以前逛咸阳市时,见到有小贩在炉子上的陶板上摊薄饼,以为是煎饼果子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