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后来孔鲋携孔襄在孔庙旁守庙隐居终生(第3/4页)

孔襄此时是彻底明白自己究竟闯了多大的祸,愧疚、悔恨、羞耻,又瑟缩地应下:“听大兄之言,我以后一定不再外出惹事。”

“你想外出也不能了,为兄会看住你的。”

孔鲋心如死灰,道:“为兄会日日带着你在阙里闭门思过,研学先师著作。”

后来孔鲋果然带着其弟孔襄,在孔庙旁守庙隐居,终生不曾出过鲁县。

此乃后话了。

而眼下叔孙通遵仙使之令,召集了愿意跟他入咸阳的儒生,又经过考校选拔。

最终成行,离开鲁县赶赴咸阳,身后也跟了三百儒生。

至于‘儒者不入秦’?如今天下一统,又正逢巨变之初,如何能同诸侯并列时相提并论?

……

咸阳,章台宫。

朝议散后,几员心腹上卿及侯爵留下议事,议到将近日跌时分。

有仙使刚新派一个吏员坐神兽送回的信件,被呈递进来。

嬴政拆开密信,读完足有五页的内容。

沉默半晌。

在王绾等人心生疑惑时,将信纸传阅下去。

殿中众位上卿凑在一起看完信,却是无人开口。

半晌无声。

最终,还是李斯不由疑惑开口:“你们说,仙使究竟是单纯,还是聪敏?”

半晌无人应答,可见难以抉择。

最终,冯劫:“二者相冲吗?”

就不能又单纯又聪敏?

关于仙使又单chun又聪敏的话题,未能进行下去。

隗状换了个话题,赞道:“仙使此举,竟一力破了科举取士中,百家学说敌我难容的困局。”

“结束百家争鸣,使百圣归秦化为‘秦学’,亦是深远之大计啊。”

但仙使在信中却是轻描淡写,直道‘始皇陛下先见之明’。

虽确实如此,但仙使本人何尝不是亦有远见卓识呢?可本人却只当寻常,不以为意。

王绾又一次感叹:“仙使所在国度,真是令人向往啊。”

李斯想到仙使信中所言‘汉家儒宗’叔孙通,不知又是何等人杰。

但为何,仙使建议给叔孙通配上博士刘季呢?恐是两人在原本历史上,有何渊源了。

李斯看向上首的陛下。

既然陛下对他已经恢复信重,他就好想知道仙使究竟是如何预言他李斯的了……

会是‘法家亚圣/后圣’一类的称呼吗?会否也名传千年不朽呢?

“廷尉有话要说?”李斯看过来却沉吟不语,嬴政因而出言问道。

即使是出神被抓包,李斯也不是会慌乱的人。

思维之敏捷,当即道:“臣之长子由,前往淮阴接韩王孙信及其母,今日正是信中抵达咸阳之期。”

嬴政疑惑:“此事朕早已知晓,有何问题?”

李斯面不改色:“并无问题,臣早已令次子率隶臣妾收拾出宅邸,昨日又洒扫庭院,添置器物衣裳,送去菜蔬粮肉。

可让韩王孙信母子二人一到咸阳,就舒坦入住,以待陛下召见。”

“善。”嬴政赞道。

周邈离开咸阳时,寄回的信中,都提到要接待照顾好兵仙崽韩信。

李斯

安排周到,也能免去他来日唠叨。

说起韩信,就想到张苍:“廷尉,你同门师弟张苍,可还未有音信?”

李斯:旨令才下发郡县几天,有没有音信陛下心里没数吗?

#李斯平等地嫌弃嫉妒每一个师弟#

但是恭谨回禀道:“未有音信。臣那师弟张苍性情鲁莽,又爱寻访奇异,想来鲜少入城镇,无怪不能尽早发现陛下赦令。”

……

被李斯说性情鲁莽的张苍,确实在寻访奇异,但没少入城镇。

只是完全没去关注什么赦令而已。

因为自从张苍走在野外,路遇仙使座下二十尊钢铁神兽倏忽过眼之后,就为之魂牵梦萦!

并随即开始追寻仙使周邈的仙踪。

赶到三川郡洛阳,在城中见了仙使座下钢铁神兽夯筑的登仙台。

张苍见过了不算,还想去攀登一番,但被洛阳黔首和兵士阻止了。

“仙使登过的登仙台,岂是谁人都能登的!”

未能得偿所愿的张苍,激情不消,继续追寻着仙使的仙踪而去。

追到东郡定陶时,仙使自然早已飘然远去。

张苍寻访到城中登仙台,膜拜过后,欲攀登时自又被阻。

“仙使登仙台,不得随意靠近!”

张苍看登仙台下有瓜果供奉,便也去采了一把松柏香枝供上。

追到薛郡鲁县,张苍听了仙使叱骂二十儒生、哭孔庙之事,就将两件事都记录了下来。

虽然三次欲登上登仙台,又三次被阻。

但张苍这次成功重走仙使叱骂二十儒生的街道,又去孔庙前观赏一番。

隐居守庙的孔鲋:……

张苍不知孔鲋心情,他见都没见过的,谁知道啊。

张苍又在快出鲁县时,追到驰道第二段的施工工地,看见了正在做活的四尊钢铁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