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庄生梦蝶(第2/3页)

简而言之,他不后悔。

顺便夸了自己一顿。

又是半晌的沉默之后,顾担缓缓解下了身上的斗笠,露出了自己的相貌。

不再是孔翟的相貌,而是属于顾担的,真正的面貌。

见到那张颇为熟悉,却又更加俊美和飘逸的容颜后,便是庄生都忍不住惊叹。

第一次与顾担相见之时,那个时候,夏朝都还未立国,便已是这副容颜。

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他已从当初风华正茂的少年,变成了寿元将尽的宗师,那张容颜啊,竟仍旧未曾显出任何的老态,如同不再生长的年轮,恒定在那里。

就连宗师,也不过是对方生命中一段微不足道的时光么?

庄生问道:“顾先生,您是不会变老的么?”

短暂的沉默。

顾担说道:“会。只是,大概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啊!”

庄生惊叹,目中竟流露出惋惜之色来,“那真是太可悲了。”

顾担直直的看着庄生。

他的确没有看错。

庄生眼中流露出的惋惜之色做不得半点假。

一个寿元将近的人,在为他的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所惋惜。

话里话外,都没有半分的羡慕。

“人生而有数,万物自有其极限所在。寿难过百,二十年便谓之一世。故友难存,五十载可驻几人?亲朋远去,百年后一抔黄土。踽踽独行,可得兴甚乐哉?

顾先生似北冥之鱼,不知其厚;转而化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游乎四海之外。”

说到这里,庄生却是停顿了下来,“然鲲鹏难见,朝菌何多?一人得之鲲鹏,万世见之朝菌,岂不痛哉、惜哉?”

顾担:“……”

他送走过很多人,但庄生绝对是第一个可怜他的人。

正如庄生所言。

鲲鹏难见,朝菌何多?

他再怎么扶摇而上九万里,驻足人间,终究只能得遇朝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鲲鹏与朝菌之间,纵使能忽视掉一切隔阂相处,可对他们来说,本就不是一路人。

庄生是第一个看出这一点人,也是第一个在临死前,不仅不关心自己,反而为顾担感到可悲的人。

在这段岁月之中,每一个人都注定只是顾担身边的过客,也注定不可能陪着他一直走下去。

鲲鹏展翅,可掀滔天波浪,驾天地之风,扶摇而上,窥天览地。

但人间的一切,终归只能留在记忆之中。

可以说,庄生是那个最能感知到顾担自身处境的人。

因为他不求。

他的心境已经超出了人之本身,这真是顾担遇到过的,心境最为强大的人。

潇洒,自在,洞察世事而自得其乐,没有什么能限制他,寿元大限于他而言也绝非是‘避之不及’的一件事。

他坦然接受一切,临终之前,甚至还能为顾担感到忧愁。

一时之间,好似不是顾担在想办法来安慰他,而是他在想办法安慰顾担一般,调换了角色。

但这个话题,委实过于沉重。

沉重到顾担从不与人提及。

因为,此事无解。

长生本是独行客,如何求得万世朋?

他自己都在试图寻找,但很遗憾,还差的远。

既不能,便不提。

庄生似是也看到了顾担的难处,说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说着,他身上的气息,开始逐渐隐没。

不,不是隐没,而是归散于天地。

那是《化道法》,乃是让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势之人,归附自然,还自身一个解脱的法门,宗师即可掌握。

可顾担从未见有人真的用过。

庄生身上也并没有任何的伤势。

他此时运转化道法,只是要将自身奉还给这片养育了他一生的天地。

如此匆匆,如此自然,如此随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来到建设了将近三十年的村子旁,随意的挑了一处树荫,看过自己想看的一切,用自身来迎接自己的终结。

“就此而去,可有不舍之处?”

顾担说不出自己内心究竟是何种感受,他将斗笠放在一旁,略显严肃的问道。

如果庄生还有什么拜托他的事情,比如庄生的孩子庄云,他并不介意带小家伙一程。

就当是他欠庄生的吧。

“泉涸,鱼相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生微笑。

他的气息逐渐显得衰微,而精神却越发强大。

那磅礴的精神,在化道之前,终于要摆脱掉肉体的樊笼,去迎浩大的天地。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在庄生的身上,有道蕴流转。

不同于姬老冲击先天之境时那般突然、迅猛、狂暴,而是悄无声息间逐渐而来,却又似始终就在那里,温柔、自然、贴合万物,亦如庄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