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盛世曙光,垂垂老矣(第3/4页)

王莽一旦开始做事,就不留任何的余地。

喜欢屯田是吧?

好,超过朝廷规定数额的,我让你入不敷出!

胆敢反抗、隐瞒的,正好派宗师过去一趟,给他们讲一讲什么叫做武艺二字。

五位自他国投奔夏朝的宗师,彻底成为了王莽手中的刀。

至于墨家?

那么残暴而不太道义的事情,当然不关墨家的事。

墨家主要负责探查隐田,接收民间的检举,毕竟墨者的信誉家喻户晓,甚至比之盘剥百姓的官府更为得到民众的信任。

双管齐下!

而公尚过,则是担任尚书一职,调动各级官员。

大方向是王莽在抓,而落实到实处,便需要他来操劳。

还好这种事情公尚过也算熟悉,毕竟当初的墨家,墨丘没有闲暇的时候,也是他来掌管。

相比于禽厘胜,公尚过并非是完全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那种人,但他做起事来也绝不拖泥带水。

曾经经受过刻骨铭心的绝望,所以更懂得把握住当下的道理。

三人携手,外加宗师,权利、道义、武艺,我全都要!

经过两年轰轰烈烈的改革,其间流血几多,也终于有了成效。

起码王莽可以拍着胸脯说出,五年前顾担曾交代给他的任务,他做到了。

夏朝的百姓,也必将因为此举而过的更好。

但这绝非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五年的时光,夏朝很多地方还依托着大月的旧制,这怎么能行呢?

接下来夏朝必然还会有一系列的变化,从根本性上将夏朝与大月区分开来,自此之后没有人会在夏朝怀念大月——乡绅地主,世家门阀除外。

在王莽心里,这些家伙不算人,隔一家灭一家,或许有冤枉的,但若只杀九成,绝对还有漏网之鱼。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要不断对那些家伙动刀子。

夏朝立国前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谁说他在位之时就不能做了?

那些家伙除了耍嘴皮子功夫编造些谣言之外,还能拿他有什么办法?

财富?

四国现在仍在供养夏朝。

权利?

他就是皇帝!

武力?

不好意思,现在夏朝所有宗师都归王莽管,唯一宗师之上的那一位,亦是和他关系莫逆。

被宰的时候,嗷嗷叫两声理所应当嘛,畜生被杀的时候还会叫呢,这一点也不妨碍它们的肉好吃。

当又一天繁忙的政务处理完,看到今年的税收之后,王莽脸上露出了衷心的笑容。

第一年施行的时候,局势尚且不够明朗,哪怕势如雷霆,亦有王八蛋敢挣扎反抗,欺上瞒下,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却不足以拿出来。

直到今年,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起码已经是王莽认为可以拿出来的政绩。

带着那上报的文书,王莽脱下龙袍,换上便服,让御膳房的准备了食盒,里面装载着好酒好菜,趁着夜色悄悄溜出了皇宫。

顾哥,五年前你交代的任务,今天,是时候给你一份答卷了!

推开熟悉的小院大门。

院中空无一人。

通常这种天色刚晚的时候,许志安喜欢躺在躺椅上休憩。

苍也会缠在他的身边听故事,小莹若是回来,会拿出灯笼在树下刺绣。

而顾担若是也在的话,也持着经卷默默研读。

但无论如何,院子里都该是有人的才对。

王莽心中一跳,原本脑海中的喜意像是被硬生生砍了一刀。

金风未动而蝉先觉,当皇帝这几年,他已经有了见微知著的本领在。

这外在表象的变化之中,他察觉到了不妥的地方。

连忙快步走进去,走到那处仍旧亮着火烛之光的房屋内。

推开门,一眼便看到了满满当当的人。

顾担在这里,荀轲在这里,苍在这里,小莹也在这里。

而在床榻上,正安安静静的躺着一个人。

许志安。

他已经很老了。

连眉毛都呈现出白色来,并不算枯瘦的肌肤松弛,脸上是有些许堆叠的皱纹,呼吸绵长而又衰微,不仔细听闻都很难听出来。

他在床上闭着眼睛,像是进入到了一场美妙的安眠之中,若非那轻微起伏的胸膛,甚至让人以为他不会再醒过来。

“啪嗒。”

一声重响,王莽手中的食盒和酒壶通通掉在了地上。

他站在那了,嘴唇开合,千言万语似是一同堵在了喉咙间,“许……许伯?!”

王莽挤开几人,凑上前去,目光茫然。

他看向顾担。

顾担也静静的看着他,不说话。

王莽尚且不足十岁的时候,就来了顾家小院。

那个时候的顾家小院,尚都称之为墨家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