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可为圣人,物极必反(第2/4页)

顾担一本正经的说道。

摊丁入亩,说来简单至极。

可其效用却极端强大。

比之人头税对所有百姓的负担而言,摊丁入亩主杀的就是田产丰厚的地主阶层,越有钱伤害也就越大,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抑制一下土地兼并的难题。

“摊丁入亩……”

王莽默默思量,很快便能想到这其中的种种好处,此法的确可以有效防止民间出现断层式的财富聚集,又将税赋分担到寻常百姓的窘境。

唯一的问题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彻查田产!

这对底层官吏的需求是极大的,也难怪顾哥说最开始的几年,可以暂且不征收税赋,显然也明白此时王莽所面临的困难。

严格意义上来说,夏朝并非是自下而上的反抗,甚至大月境内还残留着不少前朝的蠹虫,仍在孜孜不倦的吸血,尚未被彻底清扫。

百姓也还没有真正被逼到不反就活不下去的程度,此时立国,固然能够将苦难止住,没有继续加重,可对于民间各种豪强、地主的狠狠洗涤,还没有真正做到位。

此法拿出来,针对的就是那一批人。

“没有问题,我必将全力去做。”

王莽认真的点头,摊丁入亩并不难以理解,难的是执行。

但掌握上层武力的优势,这个时候就显现了出来。

四国即将派来五位宗师到大月助阵,这不就有作用了么?

尔当宗师之威说笑否?!

你看敢不敢杀人就完事儿了!

“第二件事,便是徭役。”

顾担又道。

王莽闻之,越发慎重。

税赋、徭役。

这是真正的,压在百姓头上的两座大山。

此前的任何时代,都无法逃脱。

税赋可能还有富贵些的人家能够承受,便是贫困一些的子民,东拼西凑,勉强求活亦可。

但徭役不行。

除非是有功名在身,否则任由你黄金万两,也得乖乖的滚去参加徭役,哪怕有人暗中勾连,该有的那一份徭役也只是换了个人承担,却绝不可能真正逃脱。

如果说赋税是一柄利剑的话,徭役便是绳索。

利剑或可伤人,绳索用来索命!

此时的夏朝皇宫,便是发动几十万人的徭役所修筑而成,其间血汗与骸骨,无以计数,直接导致了民间造反的声势大涨。

都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问题是鉴了又能如何呢?

起码王莽并没有想到这个答案,历朝历代那些聪明绝顶的官员们,也没有想到这个答案,只能持续不断的依循旧制。

“此后所有徭役,皆可用钱财相抵。用来相抵之钱财,可以雇佣百姓去做事。”

顾担说出了已经经过历史检验的良策。

为什么会有徭役?

因为国家缺钱,却又必须要建设一些东西。

一直增添税赋不是个办法,苛政猛于虎绝非说说而已。

于是便又来了一个徭役。

想要依靠官府出钱雇佣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好再苦一苦百姓。

咱也知道你没钱,那你人过来干活吧!

但说到底,徭役其实还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税赋!

只不过从之前的钱财,换成了人本身罢了。

之前还无比赞同摊丁入亩的王莽,这个时候已经眉头深锁,甚至不得不开口,“如此一来,那些土豪、地主便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永远的去逃避徭役了!最后反倒是那些拿不出钱财的底层百姓,还要依循旧制!”

“所以,第一条是摊丁入亩!等到丈量清楚国内田地的数量,富家大族、乡绅豪强所掌控的土地之后,便将徭役所需要花费的钱财,摊入到田亩之中,田亩越多,税赋便越多!等到此法真正施行开来,甚至可以取消掉徭役!”

顾担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

苦一苦百姓算什么本事?

给我苦一苦世家大族、士绅豪强!

喜欢土地兼并是吧!

喜欢强买强卖是吧!

喜欢苦一苦百姓是吧!

你看我弄不弄你就完事儿了!

任何国策,如果开国之主没有去做,那后人去做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顾担曾经说过,要让天下的百姓过的好一点。

这两件事,必须要从一开始就去做,乃至变为真正的铁律。

王莽并没有立刻回答顾担的话语,而是认真的思索起来,此法是否真正可行。

越想,心中也越是激动。

此法如何不行?

必定能行!

现在的夏朝,缺物资么?缺钱财么?不,缺的仅仅只是足够的官吏而已!

等到官吏充足,怎就不能大刀阔斧的一通改革?

摊丁入亩,利国利民!

不再是苦一苦百姓,而是苦一苦富贵人家,将底层百姓所需要承受的负担,转移到那些世家大族的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