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量子家园(第2/3页)

自己的意念此时也随同意识体量子化了,曾经认为自己的意念是一种粒子,如今完全可以确认这一点,意念粒子就是自己的意识体发射出的。

当前地球的量子科技都是对光子进行量子化,而自己的意念进行量子化却更加容易,且能够携带的信息量超过光子不知道多少倍。

或者说自己的意念粒子具有的能量远远要高于光子,可是意念粒子在过去从未被科学界发现过。

李淳风又将自己的意念粒子与玻色子进行对比,发现意念粒子并不是玻色子,但是意念粒子似乎和玻色子有着某种相关性。

不过现在不是研究这个的时候,李淳风开始收束自己意识体和意念,发现占据一个光点星球之后,似乎就拥有了一定的操控其中量子的能力。

于是李淳风将意念再度散发,开始一个个星球地控制着,当十万个星球都控制后,李淳风发现自己完全掌控了这台量子超级计算机。

一种全新的底层操作系统迅速诞生,并将原先复制进来的操作系统替换,在这个操作系统之上,各种软件可以更快地运行。

在李淳风意念操纵下,上层软件与底层间的接口统统被改写替换,这个速度仿佛光速一般,不,似乎超越了光速!

几乎就是李淳风动动意念之间,所有的软件已经可以正常运行了。

此时,李淳风去查看新的底层操作系统那里,自己血脉相连的两个文件,又一次产生并存在。

名字这一次变成了“神迹.系统”和“神迹.数据库”。第一次,李淳风觉得这两个文件是自己确定的,而不是以前自己认为的所谓神迹。

之所以会体现出英文表现形式,完全是自己是程序员,自然而然地在文件命名时用了英文罢了。

如今自己明悟后,这文件名和后缀名果然就变成了中文。

这一刻李淳风觉得一切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没有什么神在操纵着,或许换个说法,自己也是神?

自嘲的一笑,李淳风将虚拟世界开始运行起来。

当李淳风将意念再度投入到虚拟世界后,立刻发现了一些不同,似乎意念可以穿透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壁垒了。

这在以前完全不可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检查,李淳风发现是因为意念粒子在如今的虚拟世界中,可以自如地转换为量子态,从而实现了某种量子通信机制,达到了“穿透”壁垒的效果。

这么说来,今后自己在虚拟世界中不用一号来召唤自己,直接就可以随时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了。

这一次搬到新的量子计算机中,意念粒子似乎具有了某种活跃性,仿佛真正地回到了家园一般。

活跃的意念粒子也让自己在海都市的巨大无线网中,感觉更加敏锐,空中无形的电磁场完全清晰的被意念反映到意识中。

在虚拟世界中,自己活跃的意念竟然让不少实验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比如纳米机器人的研发进度,意念对于纳米级的操作更加直观,此前李淳风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可以进行一些纳米层面的微操作。

但是对于制造纳米机器人还是帮助不大,如今意念经过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态激发后,似乎产生了某种升华。

李淳风可以分离出纳米级的意念粒子,而不是以前制造神风3.0那样,每一次分离都会用去过多的意念。

有了纳米级的分离,李淳风可以像生成人工智能那样,以纳米级意念粒子作为纳米机器人的核心智脑,再用碳纳米管制造纳米机器人的身体。

这样终于制造出了第一个意念纳米机器人,有了这个纳米机器人之后,李淳风开始将神风3.0所具备的自我复制功能向意念纳米机器人转移。

毕竟如果纳米机器人不能进行自我复制,那么什么样的生产线可以生产出仿佛无穷无尽数量的纳米机器人呢?

解决自我复制的软件因素是容易的,但是自我复制还需要外在硬件因素,那就是所需的能量和材料。比如纳米机器人的身体材料碳纳米管,该如何增加?其活动的能量从何而来?

或者可以像添加剂一般,给一个纳米机器人周围加入一团碳纳米管材料,然后纳米机器人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直到材料耗尽?

嗯,这是一个思路。

看来得想办法制作一种碳纳米管为主的纳米溶剂,将一个意念纳米机器人放置其中,或许可以通过意念,操控纳米机器人去调用自我复制机制,进行自我复制。

如果编写出某种物质的分子结构软件,那么就可以使用纳米机器人制造出这种物质,当然还需要想想怎么提供能量。

李淳风开始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一定的模拟,发现也比以前快了许多倍,这让自己的一些研究工作可以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