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兄弟二人恶作剧(第2/4页)

“郡望”“豪强”是灭不掉的。只要当地出现了一家有出息的人,乡亲们自会向他们靠拢。

李世民需要做的只是抑制,让这些人对地方百姓的影响力不能与朝廷抗衡。

为此,他放弃了消灭郡望,而是制造更多郡望。

他会为在朝中做官做得好的人在家乡宣扬功绩,建立功德碑,让各地都涌现新的“郡望”“县望”。

到后来,只有在朝中有高官的人家,才能在地方上说得上话。那么“郡望”“县望”就已经不足为惧。

为此,他需要招揽天下各地的人才,还要在朝中给他们空出职位,才能让“郡望”“县望”遍地开花。

所以,李世民慷慨地给出许诺,让冯家回归辽西祖地重建郡望。

他当然知道,冯家不会放弃岭南根基,只会分出一半族人北上回归祖地。但冯家分割南北,聚合力也会变弱。有了新的选择,冯家年轻人也不一定乐意继续待在岭南瘴气丛生之地。

陛下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魏徵就不会擅自行动。

他虽然喜欢劝谏,但若是陛下不听劝谏,直接安排工作,他还是会一丝不苟地完成,不会自作聪明。

“我本以为要和冯盎来回试探许多次,才能试探出他的真心,没想到冯盎……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魏徵反省。

反省后,下次遇到相似的事,他仍旧会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对方。

而且冯盎现在表示的忠心还停留在嘴上,还要看接下来的行为。

不过既然冯盎已经表了忠心,魏徵便将陛下的许诺一一告诉冯盎,对冯盎“诱之以利”了。

当然,魏徵表现出来的可不是“诱之以利”,而是“陛下一直很佩服冯家的坚守,这是很早就做出的决定”。

冯盎自然对皇帝陛下感激涕零。

经过几日的水陆兼程,冯盎回到了家,当晚就召集儿子们。

“陛下十分信重我冯家,我们冯氏子弟必不能辜负陛下。无论是科举考试,还是跟随陛下为将,你们都要全力以赴,让朝中的人看到我们冯氏子弟的风采,这样我们回祖地时才能重建郡望。”

冯盎老泪纵横。

刚听到能重建郡望的时候,冯盎还没有如此激动。

统帅蛮夷太久,冯盎都快忘记“郡望”和“祖地”的重要性了。

但他身边的人没忘记。

当下属们听闻冯盎可以回祖地重建郡望时,纷纷祝贺冯盎能完成先祖溯源,这是真的光宗耀祖了。

连非汉人的下属也说,他们也有祖先和祖地崇拜,甚至将祖先走出的大山奉为山神。他们是不可能回山上去,但如果祖地不是山,而是现在居住的繁华城池,那他们肯定是要衣锦还乡的。

衣锦还乡……几百年后的衣锦还乡!

冯盎在宗祠里睡了一晚,来平息心中的激动。

等他回到祖地,说不定流落各地的冯氏族人都会回来。那时冯氏说不定真的能成为一个新的世家。

断了的根系重新连接起来,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祖先泉下有知,也会与自己一样老泪纵横吧。

回家了,回家了啊!

岭南即使在冬季也能只穿着一件单衣。听闻辽东苦寒,冬季还能见到鹅毛般的大雪。

或许他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他待在辽西,但……

“我宁愿死在族人朝思暮想几百年也不能回去的家乡。”冯盎对儿子们道,“落叶也会归根,冯氏子弟,终于能归乡了。”

冯氏子弟有的激动,有的懵懂,还有的不以为意。

冯盎观察着子孙们的神态。

想回归祖地的就与他一同回去,不以为意的最好让他们居住在长安,懵懂的才能留在岭南。

冯家已经在岭南扎根,根不能断。但大唐有意彻底教化岭南,那么冯家留在岭南的人就不能太聪明。聪明的人一定会有野心。

“好了,你们准备准备,过几年我们就要迁祖坟了。”冯盎笑道,“即使你们不回祖地,也要跟我回去看看祖地,好歹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知道北燕在什么地方,知道……”

冯盎收起笑容,声调压低,声量提高:“知道差点灭了我们冯氏满门的宵小之国,是怎么被大唐的皇帝彻底碾碎。”

这次冯氏子弟的神情统一了。之前激动的懵懂的不以为意的神情,都换作了肃穆。

他们或许不在乎祖地,但他们记得仇恨!

亲缘之仇,十世可报!

……

“这就是大汉的儒。”遥远的长安,李玄霸把书本卷起,轻轻敲了敲李道玄的脑袋。

听李玄霸讲课的不只是李道玄,还有李神通等宗室的子孙。

李世民收起了李渊对宗室过分的厚待,这群宗室就要自己讨生活。

虽然他们比勋贵还是强一些,只要有本事一定会飞黄腾达,不需要等候空缺,但如果自己太废物,那再宽松的晋身条件他们也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