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友人组初次聚谋(第2/6页)

第二日,李世民拖着睡得半醒的李玄霸去找窦夫人,将他们对捐佛寺的思考告诉母亲。

“娘亲,我们给佛寺少捐点,敷衍敷衍就行。”李世民爬到窦夫人怀里,抱着母亲的脖子撒娇,“我们留下钱来买奴仆吧。不能白给灾民施粥,我们可以买下来!”

窦夫人看向一旁脑袋一点一点打瞌睡的李玄霸,问道:“大德也是这么想吗?”

李玄霸打了好几个哈欠,才有气无力道:“如果唐国公府需要人手,可以采买一些。采买太多也会引人怀疑。”

窦夫人点头:“大德知道就好。你需要多少奴仆,自己去采买。娘亲知道如何能给他们施粥,佛寺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

李世民不满道:“我知道佛寺也会施粥,但我们给佛寺的钱,他们至少会吞掉一半。”

窦夫人点了点李世民的脑袋:“总比什么都没有好。这件事交给娘亲。”

李世民道:“好吧。”

万氏微笑着叹气:“你们二人才多点大?这些事还轮不到你们烦恼。”

李世民道:“阿玄也这么说,但什么都不做才会烦恼,只要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就不会烦恼了!”

李世民告别母亲和阿姨,拖着还在打瞌睡的李玄霸出门巡视建立了香皂工坊的庄子,与管事商议买进灾民的事。

万氏道:“二郎真是精力充沛,好像永远闲不下来。”

窦夫人无奈道:“可怜大德了,总是被大雄拖着到处跑。”

万氏道:“多跑跑对身体才好。若是小五再大几岁,我定叮嘱小五,也要跟着二郎多跑跑。”

窦夫人失笑:“小五也已经很活泼了。”

万氏捏着帕子遮掩住嘴角,娇笑道:“还不够活泼,还得多向两位兄长学习。”

窦夫人道:“五郎真的学成了二郎那模样,希望你不后悔。”

万氏怎么可能后悔?看看二郎和三郎,如此年幼就在思考如何帮助灾民。不说这片善心,就说这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就让她赞叹不已。

若是小五跟着两位兄长,一定有很多机会做事。

她不担心小五成为兄长的小跟班小帮手,她就怕没人“使唤”自家小五。

窦夫人乐于见兄弟和睦,便默许了万氏的暗示请求。

她又想起李元吉,脑袋有些疼。

李元吉……还是自己亲自带吧。二郎和三郎可管不住这个弟弟。

……

购买奴仆的事,不需要李世民和李玄霸亲力亲为,只需要和管事的说一声即可。

在哪里买奴仆,如何甄选合适的奴仆……管事们都很熟练,不需要李世民和李玄霸班门弄斧。

如果这点小事都要主人家亲自去做,唐国公府的管事就太闲了。

管事一听李世民和李玄霸说要“一家一户的买”“带小孩的寡妇如果能做事也可以买”,就知道两位小主人是想做善事,明白如何做。

吩咐完管事后,李世民又拖着李玄霸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们聚会。

他们两个小孩想不出帮助老师的办法,但这不是还有三位有才华的朋友吗?五个人总能想的比两个人更周全。

听了李世民的请求后,房乔和杜如晦复杂的心情都表现在了脸上。

长孙无忌十分干脆地摊手:“别指望我,我什么都想不出来。”

跟着四位学霸朋友混久了,长孙无忌已经放弃了无谓的自尊心,学会了放弃。

李世民道:“不指望你,你也要想一想。无论想的对不对,总要想一想。”

长孙无忌无奈:“是,是,我努力。”

他抱着手臂,垂头苦思。

李世民对房乔和杜如晦拱手:“房兄和杜兄可有高见?”

房乔犹豫了一会儿。

他知道皇帝忌惮高颎和宇文弼。特别是高颎原本站在废太子身边,做什么都会让皇帝往坏的方面想。出于本心,他不愿意掺和进高颎、宇文弼的事。

但李世民关于灾民的描述触动了他,让他觉得此事如果不说点什么,于心有愧。

杜如晦看向房乔,道:“你犹豫什么?你只管出主意,难道李二李三还会出卖你?”

房乔干咳一声,道:“我当然知道不会。我只是在想该如何做。”

杜如晦道:“其实我们想好了该如何做,高公和宇文公也不一定会采纳。高公和宇文公在朝堂纵横几十年,怎会把我们几个无名晚辈的意见放在眼里?”

李世民拍着胸脯道:“你们只管出主意,后面的交给我们。成与不成,至少要先去做。对吧,阿玄?”

李玄霸无力道:“是,对。”

杜如晦笑道:“李三都这么说了,那我就不藏拙了。”

李玄霸嘴角扯了扯。杜如晦身为世家子弟,老爱把世家的习惯带出来,比如把姓氏加排行当昵称来喊。

其他人好歹在后面加个“郎”或者“郎君”,杜如晦就“李二李三”地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