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山间之论(第3/4页)

实际上,显不出什么了不起的军事才能,但至少他能沉着应对啊!

嘉庆帝是个很传统的皇帝,常常以儒家圣君的标准要求自己,你说他辛辛苦苦十八年,结果紫禁城被人攻打,这他娘的千百年来有过这种事吗?属于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气得嘉庆都要吐血。

而在此过程中,表现亮眼的道光皇帝自然就是他的‘救命稻草’,算是唯一可以安慰的事情,事后他也对这个儿子大加赏赐。

到这个时候,还秘密个啥?

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道光在选择继承人时,是选择老四奕詝还是老六奕讠斤。结果就这么一次关键的抉择这他妈老道光还选错了。

后来的咸丰皇帝虽然说不是什么昏君吧,但他身体不太好,老是叫慈禧协助处理政务,祸根就是在这里埋下的。

身体不好的另外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嗣君的年龄必然很小,必须垂帘听政。

要是选老六就不一样了,先不管鬼子六这个称号背后的那颗鬼精鬼精的头脑,至少他还活到了1898年呢,道光帝死是1850年,这中间半个世纪啊,如果是一个相对成熟、长寿一些的帝王,那至少中央权力还能稳固。

所以秘密立储还有一个致命缺点,

就是它完全依赖皇帝的个人选择,而人,是会犯错的。

甚至有些混蛋执迷不悟,知错犯错,比如说受到宠妃蛊惑,就是要立宠妃的孩子,这时候和贤或者不贤没什么关系。

而之所以思来想去,朱厚照还是考虑这个办法

其实是他心中一个不能说的理由,哪怕是王守仁都不能说。

他刚刚沉默的那一阵,就是在想这个。

就是都现实一点讲,

立长也好,立贤也好,那说到底又能有几个靠谱的皇帝?国家能保证多久的安稳?真的就一代更比一代强?

拉倒吧,不管你用什么制度,三代、五代之后,肯定弱而生乱。

盛极必衰,这是规律。

现在是1527年,撑足了再给大明三百年的命数,那也差不多了。

皇帝治国,以一人敌天下人,这是个高难度操作,能玩好是个别现象。

所以说,与其如此,朱厚照还不如在他的儿子和孙子中挑个好的,这样祖孙三代加在一起,弄个六十到八十年的稳固时期。

先这几十年辉煌一遍再说。

而且有个大几十年的时光,至少可以把那些老古板的人全部熬死,生在新时代的人长大成为中流砥柱,这样国家也不会发生彻底的转向。

那么以汉族和中国的体量、规模、底蕴,总是会再次崛起的。

哪怕周遭都失去,只要中原一统,其强大的力量就会再次辐射周边,到时候新的王朝就得把朱厚照的路在走一遍,为啥?

因为那是汉明故土。

因为你不能做到比明朝皇帝还厉害,你就没有理由取而代之!哪怕临时苟活,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也会时时反抗,逼迫新皇帝这样做。

汉人就是这个毛病,就是要当世界第一,谁在位谁都得提这个目标,你说咱不搞那些,现在的条件也搞不到第一,

那简单,

你下来,让我上,你不行不代表我不行。

咱们会一直找到那个行的人,然后在他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王守仁蹙起了眉头,他和皇帝之间没有那些个多激烈的话要讲,就是一番利害陈述,陈述完了,谁能改变得了谁呢?

“皇上真的想好了吗?此事一出,必定朝堂大乱!”

朱厚照叹气一声,他虽然是天下的九五之尊,但对于秘密立储之后的大乱与争斗却没什么办法,“朕不想大乱,所以才拖延至今。”

王守仁明白,他忽然问起另外一个问题,“皇上,相信命不由天定?”

这话一出,皇帝直接停下脚步定住了身形,他眼神凝重的看了一眼王守仁,这老家伙则低头行礼,未有多言。

“俗话说,过慧易折,你要是不那么聪明,兴许可以活个七十大寿。”

王守仁笑了笑,“能有五十,已是偷天之幸。”

正德天子,不愧是正德天子,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也被领悟了。

说起来,立贤就是要皇子凭后天的努力,这就有点‘反动’的味道。

古时有所谓君权神授和君权人授的说法,不管是哪一种,君都是一种天命。封建朝廷为了维护统治,所宣扬的就是一种天生血统的论调。

你爹是王爵,你生下来就是比屁民高贵,屁民也得接受这一点,为什么你苦,因为你投胎没投好。

人人认命,社会才会稳定。

如果后天能改变命,那么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凭什么我不可以呢?

所以王守仁是想和皇帝说,立贤还会带来这种深层次的观念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