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向西,参军!(第2/3页)

方兄、徐兄你们原是卫所军户,这次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除此之外,在士卒军饷上亦有不同,军区士卒每年军饷10两银子,而且吃喝用穿大多不需自己花费,这方面也是大大超过各地卫所军的。”

方豫和他表哥都是大字不识的,平时见闻出不了自己的堡子,

听了这一席话顿觉眼界大开,“这么说来我兄弟二人还真得选上才行,否则再回去卫所里面,那以后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是这个理。”

“那么,会打仗吗?”沉默的壮实汉子徐开问道。

娄方勇重重的点头,“会打。虽说现在朝廷并没有要征讨哈萨克汗国的迹象,但大明国力强盛,势头已起,哈萨克汗国又内乱不断,必定会打。”

“娄大哥有几分把握?”

娄方勇皱眉想了下,“七八分总是有的。”

“为何如此确信?”

“因为人心。”娄方勇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他们二人,“你瞧我们这些人,为了什么才去的伊犁?难道是为了一年10两银子的军饷?说句不好听的,到江南随便做个活计,只要辛苦一点一年也能有个十两。

实际上大部分像你我这样的人都是为了能换个地方,一展胸中抱负,我们如此,旁人也是如此,上到总兵同样如此。

现在的大明与二十年前的大明不同,二十年前大明确实重文轻武,可武人也不想一直被文臣压着。恰逢当今圣上雄才伟略,堪为千古一帝,而大明国力蒸蒸日上,这个时候只要有些出息的边军,哪个不想打仗?哪个不想受赏?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古功业之前,牺牲几个人又算什么?这,便是最大的趋势!

而且我刚刚说了,正德天子乃是一代雄主,麾下将军有此雄心,他又怎会阻拦?”

这一整套的逻辑,娄方勇自己早就想明白了。

但对方豫和徐开这两个‘文盲’来说却是打开了新世界。

“娄大哥,那么这哈萨克汗国如何,强大么?”

娄方勇一拽缰绳哈哈大笑,“只要一看历史便知,凡我中原正统强盛之时,周遭蛮夷之国皆不足为虑,新疆军区有六万士气如虹的精锐之兵,小小的哈萨克汗国算什么?

更不要提,如今的大明君明臣贤,将强兵勇,哪怕是把《万国图志》中的国家都算进来,也没有强过大明的!所以这一点你们放心,咱们都是有幸之人,身处的是鼎盛的年代!”

这样分析下来,自然是形势极好。

但方豫和徐开又陷入了忧虑之中,“娄大哥有举人功名,按照朝廷规定,自然可直入军中。但我们表兄弟却要争取那本就稀缺的自愿名额……”

这一点娄方勇也没办法直接帮助他们,只能从自己知晓的一星半点信息之中帮助他们,“两位兄弟,我在出发时听在衙门里的前辈说过。

此次新军制革新,所选的士兵,首要的是注重勇猛、血气,老弱病残、胆小如鼠之辈一律排除在外。依在下看,两位都是精壮的汉子,况且敢于自愿参军,必然是有所抱负。这一点不必忧虑。

但正如方兄刚才所言,这次机会极好,能看到的人也多。前来参军的个个都身怀绝技。所以二位兄台定要另辟蹊径才行。”

方豫心中关心,不想错过机会,“还请娄大哥教我们,大恩不言谢,以后我们兄弟愿为娄大哥效劳!”

娄方勇的豪气、见识早已经折服了他们两位。

“举手之劳,不必如此。”娄方勇想着,他也是一人独行,如果能够招揽两人与自己同心,对于以后也大有益处,“方兄弟、徐兄弟,你们可知这次选兵,除了身强体壮,更重要的是脑子,为何朝廷允许举人直接参军?

便是因为懂得历史、懂得朝局、懂得大明与周边的地理民情。按照朝廷的说法,现在陆军、海军学院都强调,士兵要知道自己为何而战。这一点,你们若是能说出一二,想来在选拔时必可脱颖而出。”

方豫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他只苦恼,“可我们……我们对这些确实一无所知啊。”

娄方勇大包大揽,“无妨,你们不知,在下却十分熟悉。自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如今的大明,千年历史均在我的脑袋中。正好,我们路途遥远,有的是时间,等我与你们讲完,到了伊犁的那天,官军一问,你们不止能说出身为汉人,为汉族而战这样的场面话,而且能说出其中道理、内涵,哪还会有落选的可能?”

“好!”方豫、徐开二人大喜,“那便多谢娄大哥了!”

这样好了,后面的日子娄方勇便开始为他们讲述起这些遥远又很接近的故事,现在认字是来不及了,但故事却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