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两千料大船(第2/2页)

他自己则带着人马到几个清屯有阻力的地方去。

如此严防死守,基本就差把连坐法拿过来用了。

如此,他才敢向皇帝上奏疏,说大同无事。

……

乾清宫。

张璁在內侍的带领下前来拜见皇帝。

他这几日其实是沉寂了不少,不像原来负责宁夏的时候,朝中上下不少人关注着他。

这份沉寂其实和张璁的本意不符,所以他自己给皇帝上了一份谏言。

入宫的时候,皇帝正背对着他,站在一张桌子前摆弄着什么。

“微臣张璁,参见陛下。”

“时近年关,本想过年以后再召见你。不过朕看你言辞恳切,不忍拖你几日。秉用,当初派你去宁夏就是个人见人躲的活儿,现在八镇齐上,朝中上下反对之声从未消失,你仍愿意再出山吗?”

张璁从宁夏回来以后就换上了圆领红袍的官服,他三十六七的年纪,却在今年时来运转忽然走上高位,而随着位置增长的,还有他按捺不住的野心。

如果没什么机会,那倒也算了。但皇帝推行清理军屯这事,是不顾朝堂中的反对声音,用兵、用刀开路,其决心可见一斑。

他相信,哪怕是皇帝也会在这种时候感觉到一定程度的无力感,所以他要在此时助力。

过往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些事情,官场上,有的时候就是一次对的投机,立马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臣也知趋利避害,但陛下赐厚恩于臣,若是不为陛下赴汤蹈火,臣岂不为非人耶?”

朱厚照在心里暂时按下张璁在麻斌事件上犯下的微小错误,决意以此时的大局为重。

“过年后吧。过年以后,你以右副都御使之职担朕亲使,赴各镇督办清屯事宜。朕已经派了锦衣卫作为第一轮,你为第二轮,第一轮要见血的,而且眼下天气苦寒,锦衣卫的人受得了,你这个文弱书生啊,还是现在先在京里过了冬再说。”

“是!臣领旨谢恩!”

“起来吧,到朕身边来。”

朱厚照搓着手,把刚刚在桌上理了半天的东西也拿给他看。

张璁双手接过,尽显恭敬。

“陛下,这是……宝船?”

他们捧在手里的是一个木制宝船的模型。

“这是平海伯给朕的新玩意儿。”朱厚照指着说道:“现在各地所用的战船都是四百料的座船,船长8丈6尺,宽1丈7尺,带双桅,用能用,太小了些。这个新玩意儿是两千料的大宝船,总长有21丈,宽4丈余,每艘船可装铜铁铳炮4座,火器百余支,不算舵工、火长、民稍这类人员,可载战兵150到200人。”

张璁略微一算就惊了,“那要是造上50艘,陛下岂不是能有万人大军行于海上?”

皇帝只笑笑,“这种船,造价在每艘两千两,朕要造上100艘,那也不过是20万两银子。主要是两万人再加杂役人员的饷银、粮食消耗,以及各类火器的花费,这才是个天大的数字啊。”

张璁眼珠子一动,“那陛下可分批先筹建,近期也有个一万人,也可无敌于海上了。”

从他这个反应,朱厚照能看出来张璁和一般的文臣有些不同。

基本上他和严嵩似的,什么都顺着皇帝的心意。

时间久了,他的身边就会越来越聚集这些人。

但朱厚照知道自己在做正事,所以他不在乎奸臣不奸臣的名头。

毕竟有些问题他回答不了……

因为他是后世来客,他无法解释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性,所以只能以自己的意志去推行。

“朕也是这个想法,来来来,”朱厚照拉着他,说道:“你看这边上,都是可以装着火炮的。大明沿海各地,这些年一直都饱受倭寇侵扰,虽然是来自海上,但倭患也是患,朕要建一支强大的水师,直捣老巢!海疆一平,海贸才能稳定!

再有,平海伯一直在说,在外做生意和在大明不一样,在大明万事有朝廷做主,可到了海外,别的国主眼馋咱们财富,变得不讲道理,那就比较麻烦了。”

张璁点头称是,“如此说来,大明水师的筹建是非常有必要了。偏远小国,有时王道确实难以教化。”

“嗯。”朱厚照握着拳头,轻轻敲击桌子,“急不得,等北边的事情做完。”

但张璁却明白皇帝的意思,这么花钱的东西,到时候朝堂上阻力肯定不小,今天私下里拉着他说出一番心里话,那是要他以后能懂圣意。

“驱北虏,除倭患,陛下之功绩可追古来圣主了。”

“这话朕记得了,不过你等朕做成再说。如何?”皇帝笑了起来,显得分外开心。

“是!”

张璁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皇宫,他呀,赶上了个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