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趋利避害(第2/3页)

陈鼎忽然觉得手中的东西有些发烫。

这个张璁,人家说他与人关系不融洽,还真是个难搞的人!

这是审案的公堂,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阁老王鏊、王炳下令清查山阳知县张璁所奏之事,他们当然可以回奏朝廷,说此人吞了仓廒储粮,他所奏的事情也并非为真。

但是这种处处透着疑虑的事情,本身就不容易说服那个多疑的皇帝,至少张璁认罪的案卷要给皇帝看,否则决计不够说服皇帝。

现在倒好,案卷他们拿不到,还接了这么个东西。

这短短的两三百字,是递上去好,还是不递上去?

递上去,他们这些办案子的人都得出事,税法、耕地,这么重大的事情,经他们的手捅了出来,往后还有安生的日子吗?

可要是不递上去……

“谢副宪、刘侍郎。”陈鼎已经决定不了这件事,他只能转头交给他们两人。

打眼一看,他们就知道这篇文章与案情没有丝毫的关系。

也许是叫乱拳打死老师傅,张璁这番拼了命写出的东西,真叫一屋子的人都觉得很棘手。

谢光燮不动声色的轻笑一下,“田知府,这些话,你得瞧瞧。”

田若富早就等不及,他就是要看,这样好反驳。

不过冲过来看了以后,他也一时傻了眼,张璁没有参他半句,甚至没提案子的事。

但作为官员,他也知道此事敏感。

“上差,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当案卷,可要三思啊!”

“可要不递上去,”谢光燮食指点在纸上,“就要写明没有克扣工钱一事,还要写上张璁私吞储粮,如此反转到了上面要不引起陛下的疑心。这个谎,你可得扯圆了。”

“下官来扯?!”

刘春眉头一跳,“这里真有谎言?”

田若富真想抽自己一嘴巴,“下官失言,这里没有谎!是他,是这个张璁在撒谎!”

看他这个样子,几个钦差也不想再搭理他。

边上的少府郎中祝卫春也开始皱眉头,这个张璁是哪路人马,怎么不要命一般的写出这么个东西。

看眼下的情形,刑部和都察院都不敢挡着这东西。

写出这些,就代表事情已经闹大了。

既然是大事,他们何必非要掺和、帮忙掩盖在山阳县的事呢?

全都暴露出来又怎样,陛下怒火再盛反正都到不了他们的头上,反倒是将其捂在手中,搞不好会溅自己一身屎。

如此说来,此案危险。

“妖言惑众、居心叵测!”祝卫春不再能忍得住,“陛下与内阁的旨意是叫咱们审案,案情未明,怎能因为此人三言两语而乱了阵脚?若其无罪,自然无妨。若是其有罪,难道我等要将罪臣之狂言,上奏陛下?!”

张璁深深的盯了此人一眼。

少府的人讲出这种话,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他也知道,此人必有问题!

他这一句话,形势立马又变了,变成了在于他有罪还是无罪。

可他的弱点就在此处,他确实没有借粮的谕令,没有谕令,仓廒储粮短缺就是重罪!

当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谢光燮和刘春都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问道:“张秉用,你在上奏的奏疏中言少府官员克扣工钱,此事可有证据?”

“山阳百姓,俱为人证!”

“百姓哪里能为人证?”祝卫春反问。

“百姓还不能为人证?!”

祝卫春说道:“当然不能。少府的银两是拨付给各支工程队伍,我们拨了钱,百姓收不到钱,那怎么是少府的问题?!”

闫理文在内心直竖大拇指,到底是京里来的上司,这份沉着、急智还真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谢、刘二人开始有些失望,张璁并无直接的证据,这个事还真是难办了。

你说一点儿没有克扣,他们其实也不太信,现在这里面的问题要他们帮着捂……这个责任还是大了点。

案子棘手,也审不下去。

于是今日便如此草草收尾。

……

“可不可以……先上奏阁老?”陈鼎建议。

但谢、刘二人都摇头。

京里的人,怎么会管你?

陈鼎这个‘上奏’其实别有用心,他们把事实情况一说,决定权到了王炳手里,但这个决定是真的决定吗?上面还有皇帝,他能决定什么?

这根本就是个大坑,王炳万一回了什么具体的东西,那他们就可以‘遵令’行事,即便将来出了问题,自有阁老替他们在前面受着。

不管怎样,说出一句‘我只是听令行事’肯定安全些。

不过谢、刘二人摇头的意思,并非是完全否认这个办法,他们也想用,这样把自己摘出去,把阁老拉进来,但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