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千万和一千亿,所以说,王浩等于一万个我?(第3/4页)

“想一想……”

“F射线释放出来,还有时间控制偏转,远距离释放覆盖范围就太大了,到时候,F射线武器就可以投入应用,甚至正式服役。”

领导组对‘超级武器’已经有了解了。

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参观深入了解一下,第二决策人当即确定会支持‘超级武器项目’。

徐老师则谈起了经费问题,“这个研究很庞大,经费上,科技部门和军方会一起支持。等湮灭科技公司成立,也可以划拨一些利润来支持研发。”

廖建国顿时满意了。

汤建军也一直跟着领导团队,他发现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都很好说话,说给项目支持就直接确定了经费。

等说完了‘超级武器’计划后,他就谈起了核聚变研究,“超级武器项目所使用的技术,和控制核聚变直接相关。”

“如果能进一步做研究,就能掌握可控核聚变……”

“我们可以把实验深入,研究和控制核聚变有关的技术,为未来可控核聚变积累技术和经验……”

汤建军说了很多。

徐老师听着不断的点头,思考着说道,“汤院士,确实像你说的,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很重要,而且超级武器和核聚变控制,理论技术上存在一定的交叉。”

“这样吧……”

“两个研究可以一起进行。在可控核聚变相关的技术方向上,我能给你批一千万一年……”

他说完就继续和第二决策人谈‘超级武器’的经费问题。

汤建军都听懵了。

可控核聚变,一年一千万?

一千万连造个螺旋磁场设备都远远不够,更别说,研究什么控制核聚变技术了。

徐老师的想法正好相反。

正因为可控核聚变和超级武器项目有技术重复,他才会直接开口承诺一年一千万。

否则,根本不可能!

可控核聚变,就是未来的科技研发,暂时还处在技术积累阶段,理论上的技术一年一千万已经很多了。

一般的项目,一年批几百万就不少了。

即便是一年几百万经费的项目,也是要打很多次申请报告,再召开会议讨论审核才能通过的。

徐老师思考着又慢慢走回去,对汤建军强调说道,“对了,核聚变相关技术研发,千万不能影响到F射线相关技术研发。”

“哦……”

汤建军顿时感觉受到了双重打击。

……

领导组的最后一站是湮灭力场实验基地。

廖建国和汤建军过来了。

他们跟着领导组一起查看了制造F射线的新设备,并对于新设备以及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王浩很快也来了。

徐老师想起了汤建军说的‘超级武器和控制核聚变技术’的相关性,就针对的问了起来。

王浩肯定了汤建军的说法,“两个研究确实有很大的相关性。从理论上来说,F射线的发生设备非常适合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

第二决策人忽然开口问道,“既然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要研究控制核聚变?”

“这个……”

王浩仔细想了一下,“可以适当研究一下,但主要还是底层基础。现有的湮灭力场技术,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容错率还是太低了。”

“问题最主要处在材料上。”

“我们使用的是高压混合材料,高压环境本来就有危险,再加上高功率、高磁等环境……”

他说着摇了摇头,继续道,“如果能采用金属材料,比如说,升阶材料制造出反应容器,才是最好的选择。”

“到时候,容错率也会大大提升。”

徐老师疑惑的小声问道,“王院士,我记得你不是说过,升阶材料制造湮灭力场会受限……”

“不是一个问题。”

王浩道,“核聚变控制需求的容器环境,不需要太强的湮灭力场,强度倍率在4左右就足够了。”

“这就是两个研究的区别。”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明白过来。

第二决策人思考着问道,“如果进行核聚变的研究,王院士,你觉得多久能实现制造出第一台稳定设备呢?”

“五年、十年?也许吧。”

王浩不确定的说道,“在没有金属材料支持的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前,我暂时不会考虑做这个方向的研究。”

“有点可惜啊!”

第二决策人觉得相对可控核聚变技术,十年的研发时间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他马上承诺说道,“王院士,你什么时候有想法了,我们肯定支持的,经费方面不用担心。”

“湮灭科技公司马上要成立了,我可以承诺拿出新公司以及超导材料公司的利润,来支持这个技术。”

“一年,一千亿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