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替代假设?高下立判?王浩:谢谢你的数学论证!(第3/4页)

“我很高兴看到,研究能够被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证实,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ATLAS实验组。”

“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王浩说完就开始了讲解。

他的讲解是从杨-米尔斯方程的分析开始的,但针对杨-米尔斯方程的分析,他只花了十分钟进行讲解。

这主要是方程的分析过程,都已经发表在论文上了,可以去《自然-物理》杂志找全篇内容。

王浩只是针对的讲一些难点。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分析,本身没什么特别需要说的,只要有足够多的基础,慢慢去研究总会理解。

那不是太过高难度的问题。

在十分钟的简单讲解以后,他就进入到了正式内容,也就是给方程的分析结果赋予物理意义。

当到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报告厅里的人明显都认真了许多。

前面只要知道结果就可以了。

哪怕依旧不了解方程的分析过程,也不影响他们去听接下来的内容。

接下来王浩直接引入了‘湮灭理论成立’的假设,随后就对于方程分析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物理性质的研究。

这一部分内容就非常复杂了,因为涉及到了量子物理,涉及到了好几种微观力的分析,还涉及到了粒子对撞实验的能量区分等内容。

台下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

面对这样高难度的内容,即便是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想要跟着去全部理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台下。

保罗菲尔·琼斯听的非常认真,他死死的盯着白板上的数学内容,脑子里不断思考着‘假定范围’的内容。

在王浩讲解了二分之一的时候,保罗菲尔·琼斯就已经发现了关键。

王浩的研究有两个重要假设,一个就是空间和质量的相互作用;另一个则是极其微小的质量单位会被湮灭。

这是湮灭理论的两条基础规则。

保罗菲尔·琼斯发现无法破解第一条规则,空间和质量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理解,即便到了微观物理,把粒子单纯看做是波,也很难去进行反驳。

但是,第二条可以。

“可以把质量单位的湮灭,用弦的崩散来代替。”

“不一定是质量单位被湮灭,也可能是自然崩散……”

保罗菲尔·琼斯思考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依旧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够完美,不能够做到直接否定湮灭理论,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做解释,最少能让其他人知道,湮灭理论不是唯一的解释。

……

王浩的报告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虽然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内容却是晦涩难懂,即便有着《教学的反馈》的理解加成效果,报告厅能全部听懂的,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前排。

等王浩的报告全部结束以后,就直接进入到提问时间。

保罗菲尔·琼斯迅速站了起来。

其他人也都看了过去。

琼斯迫不及待的说道,“王浩博士,我认为,你报告中的假设前提,也可以用弦理论来解释。”

“哦?”王浩听着。

“你的假设中提到,质量单位会被空间所湮灭。”

“那只是一个假设,是足够小的质量单位,会凭空消失。”

“弦理论中,也有崩散论,弦的组合会发生崩散现象……”

“瓦拉乌拉~~”

琼斯连续说了一大堆。

虽然觉得大部分内容都很专业,但前排的学者们还是很耐心的听着。

弦理论是个非常著名的物理理论,一些顶级学者来说,即便是没有特别研究过,基础内容还是有了解的。

保罗菲尔·琼斯还不止是做专业解释,他连续说了有五分钟左右,似乎是觉得不过瘾就干脆就走上了台。

会议的主持人看向了王浩。

王浩朝着对方点了下头,马上就有工作人员搬来一个新的白板。

保罗菲尔·琼斯拿起了笔,在新白板上认真写了起来,他几乎不用做思考,就写出一大堆复杂的数学内容。

会场内所有人都认真看着。

好多人都根本看不懂。

前几排的学者们还是非常认真的,他们跟着慢慢去理解,知道保罗菲尔·琼斯是在干什么。

数学构造!

准确的说,是M理论的数学构造。

弦理论有几十年的发展史,由最初的弦理论完善扩大到了解释多维空间的超弦理论,后来又有了结合了五种超弦理论和十一维空间的M理论。

M理论的塑造,就是以成为“物理的终极理论”为目标。

现在保罗菲尔·琼斯拿出了M理论的一部分内容,结合粒子数学去做‘弦崩散挤压到高维时空或低维时空’的数学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