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诺贝尔级的研究,科技第四次革命,王浩:我去评审汪承林?(第3/3页)

因为,这是超导。

常温超导的研究,被认为和核聚变技术等同,被认为代表着人类科技的第四次革命,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的促进科技发展,会让人类的科技实现真正的突飞猛进。

如果能真正研究出常温超导材料,任何电子产品都不用再担心发热问题、电力运输就不会再有损耗、磁悬浮交通会成为主流、超导储能技术直接改变技术逻辑……

全世界所有和电有关的技术,都会得到质的飞跃。

当然,前提是研究出常温超导材料,材料还必须拥有较高的临界电流和磁场。

现在还只能畅想一下,但他即将走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

科学基金会。

吴晖院士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屏幕上的两份报告申请,不由得用力按了按脑门。

头疼啊!

两份申请分别来自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以及基础科学中心,都是超导办公室重点关注的实验机构。

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是申请后续经费,而且一开口就是一个亿。

“一个亿?开玩笑吧?”吴晖用力的扯扯嘴角。

物理实验室审批的项目,到现在才只有短短几个月,六千万多万的经费就耗光了?

他们是项目的拨款方,但也不是钞票印刷机啊。

基础科学中心是做新项目申请,和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有关。

吴晖对此还是有了解的。

行业内好多人都知道,汪承林用了王浩说的方法做研究,请了几个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参与实验数据分析,并且构造出了对应的数学模型,据说成果还非常突出。

“汪承林申请的新项目,还要开会论证一下……”

吴晖仔细思考着。

超导办公室只是科学基金会数学物理科学部旗下负责超导项目审批、验收的部门,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拨款的权利。

每一年科学基金会都会召开会议,会计划划拨一定量的经费支持科研。

每个部门都会分一部分。

超导领域分到的经费足够多,但也是有定量的,今年的经费就只剩下一亿出头,正常来说,经费划拨只能少、不能多,每年还是要有一定结余的,而不是全部都花掉。

物理实验室开口就是一个亿,即便名头说的天花乱坠,也根本不可能审批通过。

想想……

如果把资金全部划给物理实验室,其他机构再申请经费怎么办?到时候,连小项目都要推到明年再批了。

吴晖仔细看了报告,思考着,“物理实验室的成果突出,还有244工厂共同的申请,肯定要划一部分经费过去。”

“基础科学中心的申请,必须要论证一下,如果确实需要经费支持,可以适当拖一下时间?”

“目前,还是要组织专家做论证。”

他思考着也了开始了工作,首先就是给王浩发了邀请,让他来科学基金会参与项目论证,顺便也谈一下物理实验室的经费问题。

……

其实也不用吴晖特别去邀请,王浩已经准备来首都了。

一则是为了实验室的项目经费,一开口就是一个亿,不过去仔细的谈一下,几乎不可能直接得到审批。

即便能够得到经费审批,划拨的资金也肯定是‘打折’的,而且,同样都是打折审批,一折和九折就差太多了。

二则,他被邀请参与首都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会议。

当个人名气达到一定地步,总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邀请,包括讲座、项目研究、学术会议等等。

王浩大部分都是直接推掉的,否则工作就变成了到处飞来飞去,但是有关超导方向的重大会议,还是要参与一下。

在收到了吴晖的邀请后,王浩看着上面的信息,也感到有些意外,“基础科学中心申请项目的论证?”

“汪承林?”

之前物理实验室申请项目,汪承林就是论证会的评审专家之一。

现在汪承林申请项目,他则成为了项目评审专家。

“交流重力实验的数据分析,以实验为基础,构建温度和材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还是我说的方向……”

王浩都感觉有些好笑,同时,也对汪承林团队的研发进度感兴趣了。

都说是‘成果斐然’,具体怎么个斐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