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目标一致,全新的理论基础?听起来不靠谱啊!(第3/3页)

之后栾海平又找了过来,他问的还是课程相关的事情。

学期已经快结束了。

下个学期马上就要做准备,他问起了王浩要教授哪些课程。

这次王浩拒绝了课程,“下个学期,我会多在实验室讲课,或者是给学生们讲公开课。”

栾海平听到王浩的说法,顿时轻松的笑了出来,他最希望的就是,王浩不在普通的课程耽误时间。

现在终于实现了。

实际上,王浩在课程上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发现在实验室里给研究生、博士生们讲课是最好的,因为他可以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如果真正有课程的需求,也可以开设公开的大课。

一般普通的课程,对于他现在的研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A级以上的研究,找到研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正确的研究方向,灵感值就会不断的上涨。

反之,哪怕教授再多的无关课程,灵感值到了一定数量,也不会再继续上涨了。

第二天王浩就去了物理实验室。

现在的物理实验室,和两个月前完全不一样了。

实验室多了一些人,直接招聘了四个博士后,还包括一个副研究员,同时,一楼空置的房间,也变成了设备间,添置了几台新设备。

最大型的设备,还是一套保压保温装置,是专门为交流重力实验购置的。

这一套设备就用掉了一千一百万人民币。

全新的设备自然是有效果的,有了新设备的辅助以后,后续相关的实验会轻松一些,耗费都会相应的减小。

实验室最大的发展,是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员——向乾生。

作为超导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电子科学工程领域的专家,向乾生有着超导领域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的到来甚至说可以直接弥补,物理实验室对超导研究经验相对不足的缺陷。

向乾生还在适应着环境。

他才刚来到西海大学两个星期,学校对于他的到来也非常重视,还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多照顾。

不过向乾生还是更关心实验,他来到西海大学的目的,就是想参与交流动力的研究项目。

他对于王浩所提出的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

当再次见到王浩以后,向乾生则问起了相关内容,还特别提供了一条小道消息,“我听说汪承林正在按照你说的方向进行研究。”

“这个家伙真是不要脸了,不让他们的项目当次项目也就罢了,还想抢你的研究方向。”

“他找了最少四个数学教授,专门负责构建数学模型。”

“他们在这个方向已经开始一个月了,估计也有一定进展了。”

向乾生说着有些担心。

物理实验室的项目已经确定下来,但若是研究进度还比不上基础科学中心,说起来还是很郁闷的,也会影响后续的项目申请。

王浩则是摇头道,“向教授,你不用担心这个,他们的研究不可能有进展。”

“哦?”

王浩道,“我当然不是说一点进展都没有,但是他们不可能有实际意义的突破。”

“为什么?”向乾生有些不理解。

王浩道,“因为相关的数学分析非常有难度,构造数学模型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只要有一点差错,就可能会出问题。”

“当然,实验数据多了,后续也能够慢慢完善,但这个速度是非常慢的。”

“另外,一切的数学模型搭建,都需要基础的理论支撑,否则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我之所以不着急开始项目,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确切的理论支撑。”

向乾生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因为以物理的实验去研究数学模型,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方法,他并没有从事过类似框架研究。

他疑惑问道,“你说的研究不是构建数学模型为主要方向吗?”

“当然不是。”

王浩道,“数学只是方法、是手段,在任何研究里都是一样的。”

他说着解释道,“其实,他们原本的凝态物理研究,就是很好的方向,以这个方向作为理论基础,再去搭建数学模型,是有可能有成果的。”

“他们把搭建数学模型做主要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的研究也是一样的,就是依靠实验去构造数学模型,来辅助完善基础理论。”

向乾生忽然抓住了关键,“什么理论?”

王浩思考着说道,“我正在研究,应该叫……”

“超导的湮灭拓扑相变理论吧?”

“……”

向乾生听着忽然有些不靠谱,他还以为王浩已经有了理论支持,结果说出了一个完全弄不懂的内容。

这是,正在研究?

又是湮灭、又是拓扑,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靠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