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3/6页)

所以,可能是相似的背景,让卢大妞跟王凤儿比较合得来。

这天,何玉燕刚从顾立冬的车上下来,准备走进单位。就遇到王凤儿从公交车上下来。

“你男人可真好。天天给你接送。”

这话听着正常的,但是何玉燕却觉得不太好听。所以,她就呵呵两声代表回答。其他话也不说。反正她跟王凤儿平时也没啥聊天的话题。

这人就是那种特别要强的人。刚进来的那天知道她是北城大学的。对她态度十分好。

等听说她结婚了,而且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表情就十分难看。

后来她从其他人嘴里打听,才知道王凤儿觉得自己这样早早嫁人生孩子的,不是进步女性。

何玉燕记得自己听到这个评价时,除了呵呵还是呵呵。

敢情她按照这里的情况,适当的年龄结婚生子,就不进步了。进步女性就不能结婚生子。

可真是十分刻板的认知。

两人也没怎么说话进了办公室。放好自己的东西后,就一起来到了一楼的借书柜台。

实习的前三个月,他们需要在柜台这里负责借阅工作。

在图书馆工作有个好处,就是安静。就是工作人员,也不能一直聊天。

何玉燕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就把昨天还没入库的书籍,用小推车推了一部分过来,准备进行登记入库。

其他人也跟她差不多,一个个都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他们五人的表现,带着他们的刘大姐表示很好。

等书籍入库做完后,接下来就是巡视各个书籍区域。这个工作,是为了把散落在借阅区、自习室的书籍找到,并放回原来的书架上。

何玉燕挺喜欢这个环节的。推着个小推车,一个个巡逻。周围都是安静看书学习的人。让人看了都觉得十分平静。

不过,当她巡查到二楼的中庭时,看到有几个人围在那讨论着什么。

一开始何玉燕并没怎么注意。但后来又路过这里,听到那些人说什么国债认购之类的事情。她这才想起市场开放后的第一次国债发行就在81年。这一年的国债发行,因为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样长期持有的有价证券。当时卖得并不太好。

但是这一年的国债等到兑换的时候,国家进行了大额的贴息。

具体金额何玉燕记不住了,但是绝对不会少于百分之五十。

换句话说,买1块钱的国债,到期后连本带利能最少能拿回1块五毛。当然,中间也会经历新一轮的通胀。

何玉燕准备回去翻一翻自己的笔记本。这种国债每个单位都分派名额的。到时候要是他们单位的人不想买。她就买多点放着也不亏。

八十年代的国债,包括后面的国债认购券,基本上没有人亏的。

等到午休在饭堂吃饭的时候,何玉燕这才发现不止自己听说国债的事情,其他人也听说了。

“那个国债什么的,听说会可能会分派到每个人的头上。”

卢大妞小声跟何玉燕说着听来的消息。

何玉燕诧异地看向对方。卢大妞什么时候消息这么灵通呢?

这样想着,何玉燕把视线看向王凤儿。只见对方十分积极主动地在跟刘姐她们搭话。

图书馆本来的老员工除了带他们的刘大姐。还有包括其他部门在内的人,一共有五十多号人。听着好像很多,事实上也确实挺多的。

但国家图书馆十分大。而且这里的职责划分得很细。

他们所在的这里是面向公众的图书馆。只要拿着合法的身份信息办理了借阅证,都可以进来的看书。

所以平时人1流量挺大的。五十多号人这样摊派下来确实人不多。

而王凤儿搭话的刘大姐几个等几个大姐。平时都在一楼的柜台工作。

她们中大部分都是家里有点背景的那种人。比如谁谁的丈夫是在某某单位工作的那种。

按照王凤儿的逻辑,这些大姐应该也不是进步女性才对。

偏这人在面对刘大姐她们,又换了一副样子。

这样的两面三刀,才是何玉燕最瞧不起的。

当然,何玉燕也很疑惑,这样的人为什么卢大妞会跟她好。

这样想着,何玉燕也不管卢大妞刚刚说的国债话题。而是直接问她为啥跟王凤儿关系那么好。

之前她其实不想问的。但是最近看王凤儿跟刘大姐她们相处的画面。让她觉得挺难看的。

卢大妞听到这话愣了愣。随即小声说道:“上个月她去二手店买东西。当时我就在那,看她跟我大哥聊得特别投机。就跟她也聊了起来。后来,她放假就跑去二手店淘东西。我基本上都会在那里。一来二去就跟她熟了。”

何玉燕听到了这话隐含的意思。想了想卢老大的年龄,摇摇头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卢大妞显然也知道何玉燕的想法。小声说道:“她先跟我大哥表达了那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