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2/4页)

萧谨行完全不能理解,“如此凶猛的药,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没人劝阻陛下不要继续服用吗?”

萧芜叹口气,“怎会没人劝阻。”

“为父与数名大臣连夜上了奏折,请陛下不要再服用此方,并处置那位居心叵测的道人以及向陛下推荐道人的王居明等人。但陛下已经对那道人深信不疑,所有反对的人,都被降了罪。”

“为父也被罚禁足家中,闭门反思。还是因为你回来了,陛下才解了为父的禁足。”

萧谨行了然,怪不得王居明今日敢在自家老爹面前如此嚣张,原来是因为最近圣宠在握。

这么看来,今日自己下了王居明的面子,他很快就要报复自己了。

萧谨行倒是不怕报复,他更担心承安帝的身体,以及——

“陛下如今这样,没人提议册立太子之位吗?”

承安帝已经五十多岁,他这般的年纪,朝臣们本来就会提议早日册立太子,更别说他现在的身体明显不对劲。

虽然这话大逆不道,但是萧谨行还是想说,承安帝这样日夜沉溺女色,极有可能一夜之间长睡不醒。

朝臣们不可能不为日后着想。

萧芜解释道:“此前陛下一直以太子薨逝不足一年为由,拒绝册立新太子,为父与几位大人探讨过,陛下应当是还在几位皇子中徘徊,不知道立谁为好。”

几位皇子各有优缺点,没有特别出挑的,承安帝在迟疑,朝臣们支持的皇子也各不相同。

即便承安帝答应要册立太子,也要扯皮很久。

但现在——

“原先陛下已经要松口册立太子之位了,但一月前有名嫔妃生了小皇子,陛下突然就又改了口,还让所有皇子立即前往封地就藩。”

萧谨行:“……”

“陛下不会是打算让一个多月的婴孩,继承太子之位吧?”

承安帝不至于这般糊涂吧?

萧芜摇头,“应当也不是。为父思来想去,觉得应当是陛下服了五石散后觉得自己依旧雄姿英发,又见妃嫔还能再生皇子,更是觉得自己年轻力壮。朝臣们此刻提议册立太子,会让陛下心生不满,觉得这是在诅咒他。”

越是年级大,越不会认命,总会想着能长命百岁,甚至是修仙问道。这样的帝王,在史书上并不少见。

虽然萧谨行不理解,但是自己爹与承安帝做了几十年君臣,应当还是能摸到承安帝心思的。

这么说来,还是挺无解的。

萧谨行:“若是其他皇子都去了封底,那留在京都的九皇子被册立为太子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

萧芜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

九皇子云佑能留在京都,也并不是承安帝特殊对待,而是因为皇后在宣政殿外哭了跪了三天的结果。

皇后去年才没了太子,今年另一个儿子又要被送到封地去,那她这个皇后很可能就要做到头了,当不成太后,她自然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所以皇后用了苦肉计,才让承安帝收回了成命,使得九皇子留在了京都。

其他人的母妃就没有这么大的能量了,毕竟他们也没有另一个足够有分量的儿子先死了。

妃嫔们见自己哭闹没有用处,于是就让自己那些要去封地的儿子,跑到承安帝面前哭诉,这才有了承安帝同意皇子们留到年节后的旨意。

萧谨行听完萧芜的话后,也是长叹了口气。

这京中的局势还真的是错乱。

他突然想起了远在西州的云舒,怎么都不愿意留在京都这个地方。果然云舒的选择是对的,相比于京都的乌烟瘴气,他们的西州可以算是明月清风。

两人正聊着,就到了萧府的门外。

萧谨行率先下车,然后回身伸手,打算扶萧芜下车。

萧芜掀开车帘,就见到萧谨行的动作。他短暂地停顿了一下,随后将手搭在自己儿子宽大的手掌之上。

他内心感叹:这孩子真的长大了。

萧谨行的母亲白氏,一改往日的端庄恬适,不停在屋里踱着步,时不时看向屋外。

直到外面有人喊道:“少爷回来了!”

萧夫人才一脸惊喜地走到门边,她刚想掀开门帘,就见门帘已经被掀起,进来的正是自己惦念了数年的儿子。

萧夫人瞬间眼眶一热,眼泪就流了出来,嘴里不停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随后拉着萧谨行的手臂,让他赶紧到屋里烤烤火。

原先萧谨行就是给自己老爹打门帘的,却没想到被萧夫人给直接拉了进去,以至于萧芜就被落在了门外。

被冷落的萧芜认命地自己打开门帘,而坐在火盆边的萧夫人眼睛里根本没有他,一个劲地问萧谨行平日里的情况。

说着说着,她又哭了起来。

“你这十年一共就写了六封家书,每封家书还那么短,为娘日日拿出来瞧,你写的每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记在了为娘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