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5页)

几人刚长吁短叹,就见一人骑着马在道上狂奔,冲着午门飞奔而来。

等在午门外的众大臣,纷纷让开了道路中间的位置,窃窃私语讨论着这一骑绝尘是什么人。

待到近了,众人俱都看到了马背上插着的军旗。

杜昌明回头看一眼萧芜,惊讶道:“萧相,这是西州又来消息了?”

与大臣们不同,马上的人根本不需要在外等候,守着午门的侍卫见到来人,验明军报上的印记后,立即打开了宫门。来人翻身下马,跟了进去。

宫门打开只放了一人进去,随后再次关闭,得等到寅时七刻才能打开,将众人放进去。

另一人说道:“是战报。快马加鞭万里加急送回来的战报,不出意外,应当是大胜的消息。”

萧芜望着宫门,轻轻地点了下头,幅度小的其他两人都没看出来。

他们也不用过多猜测,不多久就到了朝会时间,宫门打开后,大臣们排好队依次进入。

龙椅之上的承安帝脸色阴沉,在高常侍唱赞、群臣叩拜后,承安帝面无表情道:

“朕今日有一喜事,与诸卿分享。”

他虽然说着是喜事,但表情却明显不对。座下群众都在小心揣摩着,莫非西州来的不是大胜的消息?

若不是大胜,为何要说是喜事,但要说是喜事,为何陛下看着又很不高兴?

众人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承安帝身侧的高常侍,就已经俯身接过了承安帝手中的战报,随后高声将战报的内容读了出来。

“四月初,发现突勒三王子率兵进入乌思边镇轮台……”

萧谨行的战报没有什么花团锦绣,只以最简练的文字,描述了一场危机四伏的战斗。

当众臣听到突勒派出十万大军进攻西州城时,心都凉了半截。

就连一向老成持重的萧芜,都差点失了态。他藏在袖中的手指,忍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篇幅的原因,萧谨行并没有在战报中详细描述作战过程。只是讲了来龙去脉,例如时间地点,对方的人数,以及最终大胜后,我方战损数,以及敌方阵亡及俘虏数。

听到斩杀万人,又俘虏了五千多人,众人再次惊叹,要知道整个西州军的战斗人数不足三万。

面对十多万大军的袭击,他们不仅没被破城,甚至孩用极小的战损,赶走了侵袭者,并让对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别人都在感叹萧谨行用兵如神,只有萧芜听到最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进了肚里。

人没事就好。

作为萧谨行的父亲,他自然不会立即上前去恭贺陛下。那不是为萧谨行邀功,那是借着萧谨行的军功,为自己脸上贴金。承安帝看着萧谨行的面上,也亏待不了他。

他自然不会抢夺自家儿子用命换来的东西。

左相王居明见萧芜没有动静,明白对方是不想抢萧谨行的风头,于是他眼珠一转,给自己的人递了个眼色,让其出列。

至于他为什么不自己出列,则是因为面对西州军这般的胜仗,承安帝即便不喜形于色,也不应该脸色阴沉才对。

其中定然还有什么事。

能做到宰相位上的,都不是傻子,在没弄清楚之前,他是不会随意开口的。

于是礼部尚书薛怀率先出了列,他俯身行礼道:

“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为承安帝送上一通马屁,就听到承安帝语气深沉道:“那你来说说,到底哪里值得恭喜贺喜?”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承安帝不对劲了。

薛怀自然也知道,但他不愧是礼部尚书,顿时就从上天庇佑开始说起,引经据典只为了证明西州军能够获胜,完全是因为承安帝的英明。

若是平日里,承安帝听到他这样的奉承,早就已经眉开眼笑了。

但今日却是大大的不同,承安帝不仅没有高兴,甚至脸色沉得要滴出水来。

他将手里死死捏着的另一道奏折,摔到了大殿之上,落在了薛怀的面前。

“那你帮朕看看,这是不是天佑大雍?是不是朕的英明导致的?”

薛怀一脸懵地将地上的奏折捡起,然而打开只看了两眼,脸色就变得相当难看。

很显然,这应当也是萧谨行呈上来的奏折。

其余人见他如此表情,顿时伸长脖子,想要探过头去,看看萧谨行到底在这封奏折里写了什么。

承安帝看着朝臣,冷哼一声道:“诸位爱卿也都看看,看完告诉朕,朕的大雍怎会发生如此的事!”

这封奏折很快在众人当中传阅,看完的人俱都小心翼翼起来,他们的目光从一些人身上扫过。

与战报平白直叙的风格不同,萧谨行的这封奏折,字字泣血,详细描述了西州军在断粮的半年内,过的是何等凄惨。别说粮食了,连西州的草皮都被将士们挖出来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