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年少有为(第2/4页)

三个月后,罗曼鼓起勇气跟阮姐说:“我不能再在朋友家住下去了,我得租个房子……”

罗曼一听是悬疑题材就有点怂,江涯说,主编剧已经把框架搭完了,剩下就是填血肉。

阮姐对罗曼也很好,每次剧本会她都会出席,给罗曼订奶茶、盒饭、水果,还分享了很多自己的人生经历——除了不给钱。

他鼓励罗曼说,你要拓宽一下题材,再说——这个大环境下,有活就不错了,先活下去。

到了北京后,罗曼干劲十足地开会、写大纲。

罗曼知道江涯是好意,他们都没有忘记彼此的初遇。

来之前,罗曼自以为很老到地问阮姐,说这个剧本我会有署名权吗,阮姐说当然呀,来,我们签个合同。

四年前,罗曼还是新人编剧的时候,被人穿针引线,认识了影视公司的Ken总。

阮姐是罗曼认识的第一个制片人,就是她的邀请,让罗曼来到了之前从未踏足过的北京。

介绍人说:“罗老师活好还便宜、Ken总有需要可以找她。”

罗曼托着腮帮子思索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四处寻找空位的阮姐。

罗曼作为一个良家,对这种玩笑天然感到不适,但圈子里就是这么聊天的,罗曼只能用腼腆的笑容作为婉转的抗议。

但她此刻突然迷惑了——周慕孙够好了,她多想搬进他家住啊,开阔又漂亮,是她梦想中的房子——但她还是会不无遗憾地想,如果房子里可以没有他,就更好了。

Ken总看着她,用当时正流行的话夸奖道:“明明可以靠脸,却还要靠才华!”

普通人谈恋爱不就是这样吗。

罗曼以为Ken总真的慧眼识巾帼英雄,于是时不时地给他发自己的剧本pdf。

她从前没有思考过“我喜欢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找目力所及范围内最好的就是了,搞不定,就退而求其次,然后再求其次。

Ken回复说:“收到,你干嘛呢?”

再之前的校园恋爱,就更不能作数了——罗曼忙着经历和感慨自己人生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收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争吵、第一次过纪念日……完全顾不上对方究竟是谁。

有一阵子,Ken总倒像是正儿八经要追求罗曼了——经常送她高档的酒,罗曼用拍立淘查过价格,好几千,甚至上万的也有。

哪怕那个“她”里有很多他一厢情愿的幻想成分。

罗曼抚摸着那些酒盒,想那个据说跟Ken总有染的一线女星是不是也收到过类似的礼物,四舍五入,她算是比肩了女明星的待遇。

她脑子里缓缓升腾起一个恐怖的念头:从这个角度来说,吴浩至少还曾经爱过她。

罗曼为这幻想感到兴奋。

或许也没有。毕竟那时候只有吴浩一个人想要接近她。刚认识的时候,吴浩告诉她自己国庆节要去墨西哥看玛雅遗迹——罗曼顿时觉得他既有文化、又不穷——那就在一起呗。

她又想到那位女星短短几年从籍籍无名走到了镁光灯的中央……她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做这个“交换”呢?

但她从前爱过吴浩吗?

所以当有天傍晚六点,Ken总问她说,出来吃饭吗,给你介绍几个导演制片人的时候,罗曼满怀期待地前往。

她接近他的初衷,是想争一口气。但她其实不怎么喜欢他的温和、风度、好品位……他身上的这一切,尽善尽美,却有着明显的修缮过的痕迹。她会不无恶意地想,他在床上也这么装模作样当绅士吗……

她就是在那个饭局上认识了江涯。

她不爱周慕孙,周慕孙当然更不爱她。

Ken总倒也确实把罗曼介绍给了江涯,但北京所有谈正事的饭局上,都会摇曳着这么几多“解语花”,所以江涯正眼也不看她。

再劣等的调情选手也知道,这时候可以轻飘飘地回一句“你这样的啊”,但罗曼突然沉默了。

Ken总让罗曼向江涯敬一杯,罗曼还没起身,江涯就抢先说:“我先干为敬。”然后一口闷完了一小盅茅台。

“你喜欢什么样的呢?”周慕孙锲而不舍地把天聊了下去。

江涯看着Ken总说:“咱们能谈正事了吗?我晚上还得赶回河北。”

罗曼眯起了眼睛,用挑衅的笑容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男人啊。”

——江涯这顿饭是来找钱的。电影拍到一半,投资方破产了,他想让Ken总接盘这个项目。

“你想要什么?”

Ken总先是哭穷,说江导你这项目太大了我们也是心惊胆战啊;又是委婉表示,江导你这后半段不是还没拍吗,看能不能给我们的演员腾个地儿;最后他说,江导我这边还有个网大,要不你给我把把关?言下之意是你替我免费当个监制吧。

所以她只是简单地说:“就觉得很失望吧。小时候什么都没有,但很有信心,觉得30岁就什么都会有的。但到了30岁发现,还是什么都没有……而且连那份信心都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