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截胡(第4/5页)

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脸目瞪口呆的样子,罗曼至今想起来还想笑。

她手心微微冒汗,屁股发酸,心跳加剧,坐立难安。

她是上海本地人,又有大提琴特长,所以高考只要过一本线就能被录取;除了恋爱和打扮,她好像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什么都是跟着罗曼走;她拒绝一切复杂有深度的东西,现代文学史课上讨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陈凯西站起来说:范柳原一开始是渣男,不相信真爱,他跟白流苏在战争中患难见真情,最后结婚了,说明爱其实深埋于每个人的心底,只是等待一个机会。

她很熟悉这种感觉:读书时候每次大考,前排开始传发试卷的时候,她就会这样。

如果要用这个词来形容陈凯西,那就是“简单”。

过去三天,她已经复习完了有关这位“周老板”的一切。

这个女孩就是陈凯西。

百度只能搜到周慕孙,本科港大建筑系,还有他名下相关的公司。除此外关于他的消息寥寥。这很正常,有钱人都爱低调,陈凯西还跟她说过,陈勉的一个企业家朋友为了不上福布斯榜而花钱的故事。

女孩笑嘻嘻地说:“那是四年后的事了,先毕业再说!”

当然这个八卦的重点在于,陈勉拥有这个财富量级的企业家朋友,而且说了人家不想上榜,那么这个朋友或者这笔财富是否真的存在,就变得无从证伪。

“你不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吗?”

可惜了,罗曼喟叹,甜宠剧本用不上这么活色生香的素材。

睡她对铺的女孩子只有很少的行李,所以无所事事地在玩手机,听到这话抬起头:“我是大提琴特长保送的,我们艺术特长生就这么几个专业可以选。我妈说中文系最简单,适合我,就来了。”

读书时候,罗曼是那种连课本上的注释、结尾的参考文献都会仔细浏览一遍的人,所以她不会满足于百度上这些泛泛的资料。

报到那天,罗曼一边整理床铺一边问大家:“你们是怎么进中文系的?我上网搜过了,我们这个专业,毕业后没什么对口工作,要么考公务员要么去中小学当老师要么读研的时候改方向……总之很难混,我是因为高考失常被调剂,你们呢?”

她没有周慕孙的微信,有也没用,周慕孙的朋友圈是三天可见毫无内容,她要想办法挖出他其他的社交网络账号。

但罗曼心里清楚,她跟陈凯西完完全全是两种人。

她在微博上搜周慕孙,显示“抱歉未找到相关结果”;她翻找跟自己互关的陈勉的关注列表,也没有可疑的ID。线索似乎断了。

大学四年,罗曼帮陈凯西上课签到、复习时毫无保留地借给她参考资料;而陈凯西周末带着罗曼逛街,手把手教会她化妆和打扮。她们上传了很多合照到人人网上,有人喊她们是“中文系双生花”。

这时手机振动,是陈凯西的消息,她发来周慕孙那个会所的大众点评链接,另附冷冷淡淡的两个字:地址。

陈凯西是罗曼的大学室友,俩人一度形影不离。

罗曼噗嗤一笑,觉得陈凯西还是替周慕孙装逼了。这个会所是他名下的,但并不是不对外营业啊——

直到下午4点,罗曼才回复说:“好呀。”

等等,罗曼突然来了灵感,既然会所营业,那么可能有官微,官微应该会关注老板。

三天前,罗曼在上午10点收到陈凯西的微信:宝宝你晚上来家里吃饭吗?

她迅速在微博搜索会所名字,果然有官微账号,可惜关注的37个人里,无一例外都是耳熟能详的名人,没有周慕孙。

但她只是语气轻快地说:“好吧,那宝宝你们先吃~我也快到了。”

罗曼不死心,在实时微博里搜。好在这个会所确实接待人数不多,减少了罗曼的工作难度。

罗曼没想到,她跟陈凯西,真真假假十年友谊,最后陈凯西才是最见不得她好的那个人。

几乎所有的打卡微博格式都是一样的:环境、菜品的照片,另附聚会照和自拍,没有人提到老板。

罗曼把手机拿远点,轻声骂了句“婊子”:陈凯西故意让她晚到一小时,显然是要给钟倾城和周慕孙创造独处机会。

罗曼骂了句脏话。

电话当然没有录音,她现在无处对证。

睡前,罗曼又再搜了一次会所名字,一条条微博翻过去当消遣,这次看得细,把照片都一张张点开来看。突然她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是周慕孙——由于她的用功,也仰赖周慕孙经得起随手拍,罗曼已经可以从人堆里轻松辨认出他来,她再看微博配文,写的是“好兄弟,一辈子!”

“宝宝你记错了~~我们约的是六点半,都等你半个小时了。”陈凯西的口气一如既往软软的,而罗曼的火气蹭地上来了——陈凯西明明昨天在电话里说的是七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