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前程无量(第2/4页)

不出三天,怕是全京城的人都要笑话她的粮铺子掌柜迟钝,不够精明。

可是这一笑,便人人都知道,这里的粮价总比别家便宜一点。

如今粮价这样高,能省一点儿是一点。

还怕没人蜂拥而来?

想到此处,她又想到江凌卖梨膏的经验,得让人记住这铺子叫什么名字:“咱们这辅子,也没个正经的名字,都只叫长兴坊粮油铺子。不如再去写个匾额,叫人记住咱们家!”

钱掌柜道:“原是有名字的,叫福记。只因长兴坊只有咱们这一家粮油铺子,所以都只叫长兴坊粮油铺子了。”

锦鱼摇了摇头,道:“若是以后长兴坊多开了几间粮油铺子,岂不跟咱们混淆了?福记就很好,只是你们去打一块大大的匾挂上,再做一个表记。”

不识字的人也多。还是表记好记认。

她便随手拿了纸笔,画了一个圆戳子般的福字,递给钱掌柜:“用这个做表记。再把咱们家的铺子前头漆成麦穗黄。这就成了!”

不认字,也记不清表记的,颜色总能记得住了。

总之这铺子就得叫人记住才成。

不过锦鱼当时也没想到。

她这番与众不同的做法,后来居然真的把长兴坊整成了粮油一条街。

反正穷人的力气不值钱,为了省个十文八文的,真有人愿意走穿半个城来长兴坊买粮买油。

她这铺子生意越来越好,又是这坊里的独一家,虽然她把福记两个字到处贴,可大家还是习惯说长兴坊的粮油铺子。

就有那跟风的,还真就在长兴坊开起了几间粮油铺子,还都跟着把铺子也漆成麦穗黄。她也奈何不了人家。

渐渐地这里竟成了京城粮油一条街。

当然这都是后话。

*

处理完了粮油铺子,锦鱼便急着推进绿柳庄的事情。

之前是让鲁妈妈上街找人,如今一来人多,二来是真需要做活,却是不能再用同样的法子。

想了想,只得说是响应官府的号召,以工代赈,召集灾民修建庄寨。

只是她这里与众不同。

一来,她只在城外招人。

二来,她一招便招一家子。一个精壮有手艺的劳力,可带老弱病残一家子。

这消息一传出去,前往绿柳庄投奔的人络绎不绝。

香罗和赵妈妈派人分选,按着钟哲的要求,把人分成四组。

一组是手艺人,有一技之长者全都登录在册。

一组是壮劳力,虽没一择之长,可身强力壮,能搬能抬者。

一组是能做活的女子,负责烧水烧饭,浆洗缝补。

一组是老弱病幼,互相照应,以解家人的后顾之忧。

香罗忙得叫苦不迭。

只说实在人手不够,管不过来。

锦鱼便想起香罗一家。虽是不了解,但到底是侯府出来的,规矩是懂的,再有香罗带着,想来也出不了大事。

便叫豆绿把那日从许夫人处要来的身契取了来。

谁知打开盒子一看,锦鱼不由笑出了声。

里面除了香罗父母兄妹嫂嫂,竟还有还有堂族亲戚,表哥表妹,数数竟有十八人之多。

她便叫了香罗过来,让她按名字去接人。

香罗虽之前知道姑娘会把她的身契要来,可万没想到,这事这么快就办成了,而且还是一家子都要了来。

不由激动得当场落泪,腿直哆嗦,扑通就跪下去,砰砰砰,落地有声,磕起响头来。

锦鱼忙叫豆绿扶她起来。

豆绿笑着去拉香罗:“姐姐别磕了,把这极聪明的大脑门子给磕坏了,回头还怎么替姑娘管嫁妆!”

不但锦鱼,便连香罗也被她逗得笑出声来。

香罗顺势爬起,擦着眼泪,不住口地感恩。

锦鱼也不担心香罗一家子勾结起来,像王妈妈似地盗窃她的嫁妆。

国色天香园有梅掌柜,锦红衣肆有袁娘子,粮油铺子有钱掌柜。

就是绿柳庄,还有那个人精赵妈妈呢。

她暗暗一盘算,不由暗暗感慨,短短一两年,她手上竟聚集了这许多得用之人。

人有了,钱也有了。

就是大雪下了太久,建房的材料不易找寻。

好在有老太太帮手。花妈妈也不知道从哪里调来的木材,建个庙宇都够用了。

锦熙也替她收罗了不少竹子茅草。

最叫她意外的是锦兰,好像是锦熙告诉她的。

黄家也有钱,出手不小,拉了十来大车的茅草麻绳等物。

这些东西,平常虽不值钱,可这时却是雪中送炭。

锦鱼便让香罗一一登记好,全给钟哲送了去。

没几日,钟哲便跟她说,人手材料都已经充足,可以动工了,还送了张图纸来。

锦鱼想着自己也不懂这些,便连图纸也懒得看,全权交给钟哲替她做主。

这样一来,她自己反倒难得地得了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