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出了大事(第3/4页)

锦心拍开她的手,横眉怒道:“现在不就你跟我么?难不成你会去告密!那个老婆子拦着不让我见皇后娘娘。你也听见了。离上次钟家的宴会也有不少日子了。你帮我想个法子,看看怎么把皇后娘娘哄了来。”

王妈妈:……

她哪里有这个本事。就算有这个本事,她也不想把皇后娘娘哄了来。

以她的主意,锦心就该乖乖的,敬国公夫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今外头也是乱糟糟的,能把这个年顺顺当当的过了,最要紧。

可锦心不依。

她只好道:“我哪有这般见识?不如我去问问夫人吧。夫人或许有法子。”

反正到时候真出了事,要怪也怪夫人,怪不到她头上。

锦心点头,这才准她退下。

她出来,就见香绢站在帘子外头,左脸红肿一片,木木地发着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叹了一口气,径直家去了。

*

却说第二日,锦鱼吃过早饭,便往定北王府、景阳侯府、宜春侯府、宏图侯府还有王家等各处写信,请求帮助收集些旧的冬衣。

定北王府的信是写给长宁郡主的,也说了些昨日去施粥的见闻,特意提到了那一对母女,十分忧心。

景阳侯府因跟许夫人不睦,老太太又病着,便把信写给了锦柔。

宜春侯府自然是写给锦熙的。

钟微王青云那里自然不在话下。

信是打发鲁妈妈挨个送去的。

到了将近中午,鲁妈妈回来回报,十分欢天喜地:“郡主叫了我进去,细细问了问,说定然不会叫姑娘失望的。又问可还要别的帮助?叫我再去通知。”

锦鱼心中对长宁郡主的喜欢又多了几分。虽然救济灾民需要的东西数不尽数,诸如柴草药物等的,也都是多多益善,可是她一人之力也有限,能多收集些衣物已经不易了。

过了几日,各处便都陆续将东西送了来。

光定北王府的东西,就有足足五大马车。

倒是景阳侯府……锦柔一共送来三件破旧的棉袄,叫她哭笑不得。

真是比个八九岁大的宜姐儿都差远了。

人家宜姐儿不但搜刮了家里的,还写信到外祖家姨母家,一共找来七八十件衣裳。

正好因为大雪不断,国色天香园也没有人举办宴会。

锦鱼便索性关了国色天香园,把这些衣裳都运到那里,再让国色天香的仆妇丫头们分捡查看。

若是脏的便洗洗,若是破的便补补。

顾二嫂子听说有要补的衣裳,主动把这事揽了过去。

她想着顾二嫂辛苦,要给她钱,老实人顾二嫂子倒头一回对她甩了脸子,说这是瞧不起人。

她只好承了这份情,哄着她去了不提。

顾二嫂自然是内行的,把这些衣裳厚的薄的,大的小的,大至分成四类。

分捡出来后,锦鱼便买了五辆马车,反正国色天香园和她以后出门都可以用。也不必尽指着永胜侯府那唯一的一辆老马破车了。

先就让人送了一批到聚福镇。

按照户籍,比对人口需要,派送了出去。

聚福镇施粥施衣之事,不过数日便传遍了京城,先是王青云的义举善名广为人知,随后她与钟微的名字也被人提及。

只是雪一直没停,灾民越来越多。

已经有不少灾民涌进了京城。

有投亲靠友的,也有走投无路的。

京城路边也时时可见冻毙之人。

京城向来本就是米珠薪桂之地,这样一来,城内粮价物价飚涨。

情势一天比一天混乱。

京城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但是聚福镇的施粥却井井有条,没有出任何的乱子。

十五这日江凌特意去跑了一趟。

回来吃过晚饭,两人便进了卧室。

为了省些炭火费,锦鱼命关了书房。

两人的起坐议事就都搬到了卧室里。

在床塌前又安放了一张紫檀雕梅罗汉床,床前搁着一只黄铜炭火盆子。盆里的炭烧得发了白。旁边放着花几。

两人便坐罗汉床上,互相依偎着,喝茶聊天。

江凌便道聚福镇的灾民如今已经多达万数,可陈勋已经跟龙县令交接过了,也派了五百兵丁镇守。

太子主导的开仓赈济也已经在各地启动。

锦鱼道剩下的衣物,不如直接捐给宏福寺,由他们出面去分发。

江凌想了想,摇了摇头,道:“宏福寺那里有老和尚坐镇,他家底极厚。龙县令也有准备,相比别处,倒算是极妥当了。不能只把灾民往那一处引去,容易出事。只是咱们相熟的庙宇只有这一家。”

锦鱼想了想,道:“要不我把国色天香园开了……”却又立刻摇了头。那里太多珍奇牡丹,灾民进去,怕是会毁了。

江凌便道:“等明年开春,牡丹花开,我看国色天香园地方怕是不够。不如把方家的宅子买下来?那里也有几十间房。倒能收容不少人。等天气暖了,把人送走,再把宅子整修一下,倒也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