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要开始动手了(第2/3页)

孔闻昉“大惊失色”:“竟有此事!”

孔闻韶连忙把那封信递给他:“你先看看。”

孔闻昉细细看了一遍那封信,随后眉头紧锁、面色难看:“不意宗公请我来,竟是为了此事。”

“我衍圣公府首当其冲!”

官方祭孔的事情主要都是由衍圣公府来完成。

如果要毁塑像,首要得毁的就是孔庙内的塑像。

改殿为庙,降低规格,当然第一个要从衍圣公府、从曲阜孔庙开始。

孔闻昉再怎么有野心,毕竟也是孔氏子弟。

他其实已经也知道了这件事,过来路上就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做。

作为孔子后人,如果不站出来为孔子的荣宠发声,那还真算得上“不孝子孙”。

可这明显是皇帝的意思,站出来反对之后,后果如何?

看着孔闻韶为难又愤恨的表情,孔闻昉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我等不在京,此事礼部集议,我等只能联名上疏。”孔闻昉盯着他说道,“宗公,只能由你为首奔走各家。另抚台、兖州府尊、山东提学等人,此事也该由宗公出面!先祖恩荣,全系于宗公一身了!”

既然不可能不站出来表态,那自然是人越多越好。只列名其中,便不会太惹眼。只要不是牵头之人,那就还算可以接受。

孔闻韶看着他无言以对。

自己是衍圣公,说话的分量确实强于区区曲阜知县。

可是孔闻韶也担心后果,所以是希望孔闻昉代为奔走的。

现在五月丁祭刚过,八月丁祭还早,孔闻韶都找不到借口窝在曲阜不动。

其他人纷纷赞同孔闻昉的意见,一起劝孔闻韶赶紧行动起来。

孔闻韶阴沉着脸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张孚敬来势汹汹,陛下对我孔家究竟是何态度!孟春等人既已被锦衣卫擒获,恐怕也会供出与我之书信往来!若不只是削先祖谥号,降祭祀仪制,还要除衍圣公位呢?”

他不肯冒这个头,继续说道:“因此如今不只这争辩祀典一件事,还有应付朝廷。是否要借五军营、四川之事牵连我衍圣公府,我岂能不好生准备?闻昉,你任知县,去各家和各位官员处奔走之事责无旁贷。辩疏拟好,其他人署名之后,我自会署名其首!”

孔闻昉也不希望衍圣公这个爵位都没了,闻言也不得不承认孔闻韶说的是事实。

他之前跟孟春等人是怎么书信往来的,如今后续的线索清理、答问准备都只能由他自己来。

“……既然如此,宗公当先署名其上,我再拿去。”

“……也行,但辩疏如何拟?”

几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

要对线的是朝堂最顶尖的人物,以他们几个人的学问水平,一时之间哪能写出一道内容具有说服力、文辞动人的好文章?

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可是衍圣公一脉不发声则已,一发声就一定得有分量。

孔闻昉咬了咬牙:“既然是张孚敬要来,这件事,我去拜会抚台和府尊!在山东这几年,他们也该担心张孚敬再佩天子赐剑而来。”

“全拜托闻昉了!”孔闻韶激动地握着他的手。

孔闻昉在这里呆了一会,了解了一下他之前与孟春等人书信里有没有什么大不敬言论之后,这才沉着脸离开了衍圣公府。

事到如今,确实是没想到皇帝对孔家的态度竟如此坚决,堪称磨刀霍霍。

简简单单一尊孔就能尽收天下读书人之心,皇帝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动静?真要把天下士子之心都搞得乱糟糟的吗?

孔氏后人基本都学问不精,他们也从来不屑于去研究一下那什么实践学。

哪怕是在孔闻昉这个如今孔氏中坚一代中比较有才干的人心目中,尊儒崇孔、以礼制治天下就是万世良法。

孔闻昉之前的一点小心机,无非是希望孔闻韶能相对跳一点,最好再现他父亲的旧事,这样说不定自己能坐他衍圣公那个位置。

现在却不能再想着这些了。

一个祀孔议,一个张孚敬总督山东的任命,正如铺天阴云一般盖向孔家。

曲阜孔家,也从没忘记浙江衢州还有个南宗。

此时此刻,这道辩疏对孔家的意义反而重大无比。

尤其在听说孔闻韶曾在给孟春的信里说了“权奸误国,衍圣公府忠君崇礼,自当共赴皇忧,拨乱反正”这样的话。

连“若有”两字都不加吗?

直接就认为现在的新党和新法是权奸在误国了?

孔闻昉回到县衙之后仍旧左右为难。

到底是押宝多年后陛下仍旧得尊孔,还是要尽力博个生机与名声?

如今节奏又变,而他并摸不准皇帝的本意如何。

孔闻昉难以想象皇帝真要借着衍圣公府参与其中,就准备大开杀戒,以谋逆之名再诛天下不知多少官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