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狂风起于南(第2/3页)

谁也没有开口说什么。

卸任的内阁大臣,他在这个时候借归还那枚闲章的名义请求向皇帝当面辞行,又有什么谋算?

费宏平静地看了杨廷和一眼,若有谋算,只怕也应该是与杨廷和有关。

就不知为了哪桩事了。

不可小觑。

这是人之将去,谁知道他面见皇帝会说什么,影响到马上就要举行的阁臣或御书房首席人选?

乾清宫名义上地位很高的掌事太监高忠其实是个边缘人物。

如果不是现在黄锦有了司礼监御书房秉笔的头衔,那么很多与外臣有关的事不会有高忠的份。

现在,高忠站到了梁储面前:“梁公,陛下召见。”

“草民谢陛下隆恩。”

梁储熟练地回了礼,然后随着高忠往里走。

他是因罪致仕的,没有被追赠什么虚衔,那么现在就已经是平民身份。

要不然,可能会有一个三公的头衔回乡?

进入阔别多日的紫禁城,梁储不禁把目光投向文渊阁的方向。

那个熟悉的地方,现在的四个大学士恐怕都在心里左思右想吧?

就让他们继续费心费力吧。

梁储嘴角带着一抹浅浅的笑意,过了奉天门之后往里走着。

禁卫的精气神,似乎比往年间要强了那么一丝。

梁储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又或者已经多日没见到禁宫中的庄肃气氛。

“在中圆殿?”到了乾清宫门口,梁储有点意外地问高忠。

“陛下散朝后,如今午前都是在中圆殿。”高忠乖巧地引路,“梁公请。”

到了中圆殿门口,梁储先在门口外面缓缓地跪下了:“罪民梁储,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来吧。”

有些许生疏的声音传来,梁储谢恩之后慢慢起身,抬脚迈入了中圆殿。

抬眼看去,只见不远处的皇帝已经换上朝服,看着他就朝旁边指了指:“坐。”

他指的是那十八把交椅之一,梁储立刻又下跪:“罪民不敢。”

“没举行国策会议时,这就是御书房里的一把寻常椅子。就算正在举办国策会议,若有空位,起居注官也坐过。”朱厚熜笑了笑,“你至少是拥立、迎立朕的老臣,坐一坐,无妨。”

梁储直到此刻,心里其实才把真正在意的事情稍微放松了一些,再次谢恩之后才走了过去。

看到严嵩、刘龙坐在对面,他先欠了欠身,这才坐了半个屁股到一张椅子。

刚沾了椅子,他又站了起来:“罪民特奉旨前来归还陛下赏赐,陛下所赏宝印在此。”

朱厚熜看着他弯腰捧在手上的那枚闲章,但下面又分明有一份折子。

“还有一封给朕的辞疏?”

“蒙陛下隆恩,让罪民免于有司议罪、得以骸骨归乡,罪民感激涕零。”

朱厚熜朝黄锦点了点头,黄锦把东西拿了过来之后,朱厚熜打开了那个折子。

不再是朝臣上的奏疏了,这折子外面没有贴什么条目。

中圆殿中安静下来,朱厚熜静静地看着他写的东西。

严嵩在猜测,刘龙在紧张,而梁储静静等着。

朱厚熜面不改色地看完了这封折子,许久之后才长长叹了一口气。

严嵩和刘龙不由得看向了他。

接下来会说什么话?这也是可以记到起居注里的。

“若无今日情势,你会对朕说这些话吗?”

梁储离开座位跪了下来:“罪民只恨生不逢时,热血渐凉,以致蹉跎一生。”

“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也罢,朕又何须计较。”朱厚熜沉默片刻,忽然说道,“看在这番话的份上,虽只月余,总算是君臣一场。这枚闲章还是留着,权且留个纪念吧。”

梁储抬头时老泪纵横:“罪民叩谢陛下恩典,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这便启程返乡吧。连毛澄朕都命人礼送回乡了,你这拥立、迎立之臣也自当少些舟车劳顿。”

于是又是一番谢恩,梁储就这样辞别了皇帝。

刘龙:???

但梁储还是留下了那枚闲章的事,如果让另外的人知道了,严嵩和刘龙就是首要嫌疑人!

刘龙顿时埋头整理今天的奏疏。

啥也没看到,啥也没听到。

起居注上只有一笔“梁储辞陛”。

京城仍旧平静无波,这一天的午后,锦衣卫安排了两个校尉随梁家一起南下了。

而这一天,来自北京的旨意也到了梧州。

这里是两广镇守太监、两广总督府的治所。

广东、广西是帝国边陲,这里情况复杂,历经多年之后,已经和其他省不同。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之上,还有三堂:总镇太监、总兵官、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