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2/2页)

巨炮轰开了这座千年巨城的城墙,拜占庭帝国灭亡。

奥斯曼人将首都迁到了这里,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在乌尔班巨炮下陷落,这大大震惊了欧陆诸国,也让火器在欧陆诸国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在这一百年之间,欧陆诸国的火器技术发展很快,奥斯曼帝国的铸炮技术却有些停滞不前。

苏莱曼大帝征战了一生,自然对军事技术发展非常敏锐。

虽然已经七十二岁了,他对于东方战场的最新军事技术发展,依然充满了兴趣,他命令商人搜集遥远东方最新的军事情报,让商人将这些情报带回到奥斯曼帝国。

这位恩威难测皇帝的命令不容置疑,索库鲁退下开始筹备这次出征。

对于这位大帝对东南军事技术的关注,大维齐尔索库鲁帕夏心中却是有些难办的。

索库鲁帕夏并不是庸碌之辈,相反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将军。

现在的问题也不是大帝的禁卫军不够精锐,奥斯曼帝国的禁卫军,正式的名称为“耶尼切里”,直译就是“新军”。

这支军队其实并不是负责大帝安全的亲卫,而是奥斯曼帝国最强大的常备军。

这支军队的兵员,都是来自于巴尔干地区。

耶尼切里是从被征服的巴尔干斯拉夫人家庭中,选出一些最强健的男童,使其改信伊斯兰教与学土耳其语。

接受军事训练,组成一支称为新军的部队,是帝国第一支常备军,成员定期接受评选和审查。

他们是土耳其帝国最有战斗力的军人,首选主要是希腊人、保加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及波斯尼亚人。

除了兵员是来自于巴尔干地区之外,这支禁卫军还被要求信奉拜克塔什教团,这是回教一个少数派别。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军队和奥斯曼帝国的教士阶层,也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文官阶层勾结,保持这支军队完全掌控在皇帝手里。

后世的耶尼切里虽然也堕落了,被称之为西方八旗兵,但是在这个时代,耶尼切里还是当今世界上非常精锐的部队。

索库鲁帕夏担忧的是苏莱曼大帝实在是太着急了。

这位大帝统治这个强大的国家实在是太久了,他执掌权力的时间太长了,那些让他不如意的人,要么被他送去见真主了,要么已经被真主召走了。

他想要做的事情,最后都会得到满足,这也让苏莱曼大帝越来越没有耐心。

就像是这次出征匈牙利,马克西米利安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挑衅,苏莱曼大帝就怒不可遏,不仅要带出全国的精锐,还要亲征。

而所有的大臣都不敢劝说这位皇帝陛下。

对于东南的新军事技术也是一样。

奥斯曼人的火器并不落后,而且也形成了一套相应的火器战法,当时的欧洲武官都惊叹于耶尼切里的精锐。

通过一些商人们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训练法和军阵,就要改变耶尼切里已经操练了很久的战法,索库鲁帕夏总觉得这是很不妥当的。

但是他也不敢劝谏苏莱曼,就像是他不敢劝谏苏莱曼不要亲征一样。

愁容满面的索库鲁帕夏返回自己的宅邸,开始着手推进耶尼切里的军事改革。

西班牙。

腓力二世并不知道自己的舰队,在马尼拉被全歼的巨大挫败。

他现在发愁的,不是遥远的东方。

如今的西班牙,是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

腓力二世,不仅仅是西班牙国王,也兼任多个地区的保护者,他还有很多继承的领地。

如今闹得最厉害的,就是腓力二世治下的尼德兰地区。

尼德兰本来是新教传播的重点地区。

1550年,西班牙发布了“血腥敕令”,这条敕令规定,禁止传抄、保藏、散发、买卖路德或卡尔文等改革者的文集,都将宗教裁判所迫害,男的杀头,女的活埋。

而腓力二世继位后,为了应对西班牙王室越来越糟糕的财政,他不断给尼德兰人加税。

他排挤尼德兰贵族的势力,废除商人直接与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权,拒绝偿付国债,使尼德兰的银行家蒙受巨大损失;接着他又提高在西班牙收购羊毛的税额,使尼德兰的羊毛输入减少百分之四十。

而这个时候,东南的“主权在民”的思想,通过贸易传入欧陆。

尼德兰最先翻译了苏泽的《三经新义》,他们对于东方的经义没有兴趣,却对反君主制的部分很有兴趣。

腓力二世看着宗教裁判所的报告,忍不住咒骂:

“都怪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