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3/3页)

苏泽手下也实在没有多余的人才了,就让福州市舶司这么运行着,没想到这段时间福州市舶司一直没出什么差错,苏泽想起来就来市舶司视察。

接待苏泽的是陶公公麾下的一个小公公,这个小太监姓言,一直跟着陶公公做事,因为熟悉市舶司的工作,被苏泽指定为暂时执掌市舶司。

“这段日子市舶司没出什么差错,言公公做的不错。”

“大都督谬赞了,市舶司这段时间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功劳,小言子可不敢居功。”

“以后别用小言子自称,你们都是大都督府的署吏,不是皇宫的奴才了。”

小言太监听得心暖。

苏泽好奇的问道:“群策群力?你们是怎么做的?”

小言太监说道:“市舶司马上就有一场会议,大都督有兴趣旁听一下便知。”

“不过,还请大都督在屏风后旁听。”

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什么?”

“大都督在场,怕大家不敢发言。”

“这个好办。”

苏泽点点头,他坐在屏风后,并没有出席在议事堂内。

这次参加会议的,是市舶司几个部门的吏员,再加上负责缉私的两个营长,用大明的标准来看,在场的包含小言太监在内,一个有品级的文武官员都没有,全都是胥吏。

小言公公拿出一块惊堂木,拍了一下说道:“今日的议题,昨天已经通知各位了,议的就是琉球使团中有商人谋取私利,帮着倭国走私新币的问题,还是按照老规矩,每人一炷香的时间,大家依次发言。”

“从缉私处开始吧。”

一名老吏站起来说道:

“从去年我们缉私处抽检就发现新币外流的问题了,倭国缺钱,陶公公新铸的三仙币质量精良,在倭国很受欢迎。于是倭国商人委托琉球使团在福建多收新币,我们缉私处已经发现六次走私铜钱出海的案件了。”

“铜钱外流,导致福州钱荒,这是应该上报都督府的大事情。”

这个老吏说完,小言公公又点了下一个吏员发言。

苏泽惊奇的发现,这帮吏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对于货币经济的认识也比较浅薄,但是在小言公公的主持下,竟然逐渐将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

问题很简单,就是倭国没有合格的铸币技术,所以一直在用大明的铜钱。

自从陶公公铸三仙币后,倭国开始流行这种精美的铜钱,倭国商人开出重金,琉球使团中有商人见到利润,于是在福州走私铜钱。

货币外流,在重商主义时代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这些吏员轮流发言,竟然将这个问题讲清楚了。

小言公公这个会议主持,没有对这个议题发表任何意见,而是维持会议的秩序。

比如别人发言的时候,小言公公就会阻止别人插嘴,让发言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又或者讨论的内容偏题的时候,小言公公也会拉回话题。

若是出现人身攻击和话题无关争吵的时候,小言公公则会严厉斥责攻击方,并且中止偏题的讨论,坚决只讨论话题本身,不讨论发言人的立场和倾向,也绝对不允许扣帽子和辩经。

会议时间很长,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问题讨论的很全面,主管的几个部门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不就是罗伯特议事法的雏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