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她觉得自己不是不想管,是没能耐管,假期里她有权把老师们喊回来上班吗?就是能喊回来,你也得稍稍给点奖励性的补助吧?再说,学生们组织活动,也得有经费?一提到钱,再好办的事情都不那么好办。

那你就更得为这些孩子们做点好事。于发昌说。

胡校长,你就别叫穷了,先开起来,让孩子们找到组织再说,别整天放羊,没人管,至于经费我来想办法。

眼看着就要上大学,偏偏出了这样的问题,胡眉很担心一个好孩子就此毁掉了。从张帆又联想到阿宝、龙龙、小鱼……就说小鱼,长这么大,得到过父母的爱有多少?只要这么一想,胡眉会跟于发昌抱怨,说是做你们这些人的孩子真是苦啊!

你今天可真大方啊!

那年,张帆才上初二。

其实胡眉不知道,自张帆泄密事件出来后,基地常委们开会时,议过这件事,于发昌只是落实给胡眉而已。

于发昌开玩笑说:那是他们的遗传基因里就有发射细胞。

事后,胡眉把孩子们嚷嚷的事学给于发昌听。于发昌说,孩子们是对的,那天指挥员就是下错了口令,他太紧张了,第一次当指挥。胡眉也感慨说:这个耳濡目染真厉害,没人教他们,他们自己就懂了,连哪个环节少了,都能发现。

夏令营开营的那天,苏晴一早把小鱼送去学校,确切地说,是把小鱼交给胡眉后,她心里才踏实一些。她总觉得小鱼一个人在家,她放心不下。

胡眉和老师们都在后面偷偷地乐,说怎么个个都像发射小专家。

但小鱼很不情愿,说一个人都不认识,她不想去。苏晴说,你去了后才能认识,不去不就更没机会认识了吗!小鱼还是不高兴,脸阴着,跟天气一样很不开心,故意走得慢腾腾的。有两次,苏晴不得不停下来等她,让她快点走。而小鱼像没听见,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步履。远处,有隐隐的雷声。苏晴抬头看了看天,眼里露出一丝的焦虑。

有个脸型长得很漫画的同学说,没声音那发射还有什么看头?人家倒计时,就是要制造紧张的气氛,让人全都跟着一起数,数到最后“轰隆”点着了,那才带劲!

她们好不容易才走进学校,找到胡眉的办公室。

张帆说,叔叔太紧张了,等我以后用机器人,就不需要人工来下口令,那样的话,一点声音都听不见。

苏晴朝胡眉笑了笑,把一只手搭在小鱼的右肩上,介绍说:这是我女儿司小鱼。

又有一个同学也站起来:老师,张帆是对的,是那个叔叔错了。我也听见他没下“五分钟”的口令然后就跳到“两分钟”。

司小鱼?谁叫司小鱼?小鱼一扭肩膀,就把那只手甩开了。苏晴正窘迫时,又听见一句荒唐透顶的话:我干吗要叫司小鱼。

我没胡说,就是叔叔把口令下错了。

连胡眉都吃了一惊。苏晴领着小鱼进来时,她倒是看出小鱼脸上的不情愿了,可她没想到看似文静的小鱼,竟这么有个性,像个小“刺头”。

会场一下乱了套。值班老师起来维护秩序,让张帆坐下,不要胡说。

那、那你……你叫什么?苏晴显然慌了神,想象不出她不叫“司小鱼”还能叫什么。

张帆给胡眉留下更深的印象是,一次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发射实况。眼看火箭还有最后两分钟就要点火了,突然,张帆从座位上蹿起来,说,错了错了,口令下错了,应该是“五分钟准备”,他说成“两分钟准备”了。五分钟里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呢。

小鱼比苏晴和胡眉都要镇定,眼珠滴溜溜的,一会看胡眉,一会看苏晴,似乎存心想看她们脸上的反应,好半天才说:叫什么?叫“司捡”,是捡来的“捡”,捡东西的“捡”。

知妻莫如夫,于发昌知道,胡眉是个闲不住的女人,她操心操习惯了。尤其是张帆出事后,她感到特别痛心。多好的一个孩子,学校老师没一个不喜欢张帆的。他是那种不用老师多操心的好学生,每次考试又总能名列前茅。眼看再有一年就高中毕业,老师们全看好他,认为他上一所重点大学没问题,这也是给学校撑门面的尖子生。张帆的班主任让他往清华努力,他自己更看好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自动化系。他说他将来要从事机器人专业。有一次,演讲比赛,张帆的演讲内容是未来的发射场,大意是说未来的发射场,全是自动化,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人操纵,指挥室里的人,只需坐在指挥台前发送指令。按张帆的设想,未来的发射场,几乎是见不到人,而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编程,搞软件开发什么的……

胡眉心里暗暗佩服小鱼能在这种情况下应答自如,但她毕竟当老师出身,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司空见惯,也沉得住气。可苏晴不一样,她哪里想到小鱼会来这一手,整个人都听呆了,站在那里看着小鱼像看一个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