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扶不起的贫我是不扶的……(第3/4页)

此时的大凉山在乎教育的家庭少之又少,男孩生下来就是壮劳力,女孩生下来就是嫁人,受什么教育上什么学,好多人一辈子到死连汉语都不会说,也过完了。

算算修钢梯起码要三年,修好钢梯,他们还不是不乐意上学,根本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命运,钱砸了,事情没有一点改变,想到这,安夏就提不起精神来,让小哥直接跟收购员工谈山货的事情,她不想管后面的事情。

没过几天,当地扶贫办找到安夏,说了一大堆客套话,又狠狠地夸了一通紫金公司在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上做出的努力。

最后才说出重点:希望紫金能帮忙。

这位新来的扶贫干部,干劲特别足,一心要立马干出点什么事来。

小哥所在的村子是当地汉化程度最高的,起码能沟通,不像其他村子派驻干部都挑不出来,村里没一个会说汉语的……

当地扶贫办希望先拉出一个典型来,拨款不多,就只能指望拉赞助。

他们在盐源听说安夏给当地果农出主意,觉得安夏是个聪明又善良的好人,这才打了这个电话。

安夏平静地说:“我就一个要求,必须让孩子们下来读书。不然何必修钢梯,就让他们在山里过一辈子好了。”

经过扶贫干部的一通天花乱坠的说服,小哥他们村同意了,其他几个村还在说劳动力不足的事。

至于那几个不通汉语的村子根本聊不动。

已经有几十个人,安夏已经很满意了,她与电力、电信沟通,尽快让孩子们读书的地方通上电和网络。

下一步是去看看能供应哪些山珍。

安夏很期待,山珍好啊,花椒啊、苦荞啊,还有各种稀奇古怪,噱头满满的草药啊……拿出来做个山货节,限量限购,提前预约……

她专门带了摄影团队,这几个摄影师都曾为了采风上过雪山下过地穴,体力和胆识都没得说,技术也很好。

安夏的身体没有辜负她,她爬到村子的时候,起码还没错过饭点。

摄影师们摆开场子,拍村庄的拍村庄,拍作物的拍作物……到下午吃完饭,小哥的爸爸提议带他们一行人到另一个村子去看看,那个村子很远。但是水土不一样,长得苦荞特别好。

哦苦荞啊,养生的,可以可以。

扶贫干部和安夏的团队又一起去了。

路上,小哥的爸爸向众人描绘苦荞成熟时,田地里的风景如何美丽。

等到了村子,天已经黑了,该村村长热情拿出腊肉,还有采的野菜爆炒一锅,还有一种长长的、又干又有嚼劲的肉条,非常香。

安夏走了这么久的路,累得一点都吃不下了,据摄影师们说,真香,真好吃。

村里只有树枝照明,昏沉沉,什么都看不清,大家就在村长家里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众人都说想吃昨天晚上的肉条,他们愿意出钱买。

村长端出来一个簸箩,里面一条一条,是晒干的蚯蚓。

此时尽管有人情绪起伏,但还算稳定,出身云南的扶贫干部甚至又吃了一根。

村里人听说有人来收山货,都兴冲冲地拿着自家收藏的好东西过来。

安夏一眼就看见了枯萎的罂粟果,顿时脸色一变。

她一时又不敢确定,万一是草果呢?毕竟她长这么大,只隔着屏幕见过。

她便问村长:“这是什么?”

村长说:“哦,长寿果,好东西!放一点点在锅里,香哟!熬出的膏子还能止疼,我们原来种苦荞的地方,都改种它了。”

这下连扶贫干部的脸色都变了,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过来拜访,居然发现了这么大的事。

扶贫干部声音都在抖:“这是大烟,种不得。”

村长一脸疑惑:“啷个种不得捏?又好吃,又能做药。”

扶贫干部怎么说都没用,最后闹大了,动用了强制力,村里人才把那片红色的罂粟花铲干净,同时惊动了更高一层,决定以此为典型,从严治理。

最要紧的,就是把还小的孩子送到学校,免得他们被父辈带坏了。

原本不愿意送孩子去学校的村子,现在也由不得他们了。

电力和电信双线同时通达扶贫示范小学,紫金科技的教辅机器人也到了。

有些一直没下过山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会说话会走路的教辅机器人,被吓哭,过了几天,就和大孩子们一起跟教辅机器人玩得很开心。

有一个在大凉山独自旅行的外国记者,翻越千山,来到这里。

他走啊走,看见了一片略新,但建筑风格与其他地方差距不大的房舍。

他一路看到这里许多与文明世界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非常期待眼前的「原始社会」是什么样的。

然后,他看见了一群玩泥巴的小屁孩,没错没错,是原始社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