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打开思路好赚钱(第4/7页)

陪同的当地人对安夏说:“安总别怕,不去主动招惹它们的话,它们不会叮人的。”

中熟品种青青绿绿的挂在枝头,小小一个。

早熟品种已经下树,准备发货。

当地人热情地给安夏削了一个早熟品种,并期待地看着她。

这个早熟品种不知道叫什么,看着红,闻着香,吃起来却酸得让人伤心,安夏觉得它更适合做慈禧宫里的果子缸,也就是专门用来闻味道的。

她此前吃过的都是晚熟品种,十月过后才发货。

晚熟才是真英雄!

面对当地人热情地询问:“好吃吗?”

不想说谎的安夏只好高情商回答:“很香。”

再看早熟品种装箱,安夏更是心情复杂。

大好人商人的作法:上下两层保持统一水准。

正常商人的作法:上面又大又红,下面小小的、青青绿绿的。

这边:世法平等,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苹果。

又大又红的苹果旁边陪着一个白乎乎,微微粉的小个子,仿佛妈妈带宝宝出来玩。

长得很邪门的苹果,跟长得非常周正的苹果在一起,就像装满正常人的公交车里突然多出一个异形。

“这苹果上都有个洞了,怎么还装?”安夏不理解,这样的洞发出去到水果批发市场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烂疤。

负责装箱的农妇哇啦哇啦跟安夏说了半天,安夏一个字没听懂,经陪同翻译之后才听明白,她是在说这个洞不是被虫咬的,是被树枝戳到了,没事的。

安夏:“……”

这个岂止营销没做到位啊,根本就是装箱都做不到位好吗!

她叫来村长,指着大大小小好好烂烂的众生平等果问村长:“这么一箱苹果,要怎么定价?一箱卖多少钱?”

“这个……看着卖嘛,五块?”村长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安夏:“……”

讲道理……五块二十斤,确实便宜。

现在华东市场上红富士的平均价格是一块钱一斤,如果要下手挑的话,再加两毛。

这是把苹果当盲盒卖了。

如果这里是苹果大户,而且就在大城市的边上,丰收时节囤在地头一大堆,急着脱手,那是可以当盲盒卖。

卡车直接拖城里去,连摊位费都不要。

可是,以这里的条件,离当盲盒的供货商十万八千里,根本就不可能这么玩。

最好的办法是设定统一标准,让大果、中果、小果各自分门别类的待着。

长得过于邪门的苹果根本就不配出来见人。

不管是变成苹果汁,还是变成苹果脯苹果片。总之,就是不要在消费者面前露出本相。

安夏当着公司收购部经理的面,跟村长说这事,村长一脸茫然,他认为安夏的想法没什么意义,还麻烦,耽误时间。

公司收购部经理表示理解,但是有个问题需要解决:

就是安夏的理想,是把长得好看的苹果卖出去,把长得不好看的苹果做成果汁和果脯。

但是鲜果汁太贵了,就算城里人也消费不起。如果说当果脯的原料供应商,也不成,国内几大著名果脯城市本身就是水果之乡。

不然他们也不会因此做果脯,既然他们有水果,又怎么会千里迢迢来盐源拖苹果回去?

以及,果脯本身很甜腻,成年人吃不了多少,小孩子想吃,家长也不会允许的。

还有果干,现在人民群众接受度最高的是桂圆干,苹果干没有形成消费习惯。

如果紫金想要担负起教育消费者的责任,那要花很多钱,不值得。

安夏这才醒过神,她自己不爱喝果汁,也不爱吃零食,对市场没有什么研究。

她想起现在最火的果汁饮料确实是果珍和口维可,都是用水冲冲的粉末,就连号称有真山楂肉的大亨果茶,销量都不如这两个品牌。

现在卖鲜苹果汁,确实过于超前。

要村民把小果和长得丑的苹果扔掉,那是万万不能的,他们舍不得。

要是拿到集市上卖,那就更没戏了,平时卖还得大果帮着带一带,最后卖不动了,搞个打包卖,不许挑。

“让它们化做春泥更护花得了。”安夏看着那些丑了吧唧的苹果就很不顺眼,只想把它们都埋了。

“把好看的苹果价格抬一抬。”

村长和负责收购的同事都觉得安夏这个建议,有一种不知市场价的愚蠢。

村长磕了磕烟袋:“涨价?要卖不出去的哦。”

同事也说:“苹果是耐储存的水果,运输也方便,全国各个产地的价格都比较统一,抬价……可能会卖不出去哦。”

安夏说:“你们有没有考虑把苹果做得复杂一点。”

苹果……复杂……

同事的脑门上仿佛飘过一行字:“老板,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咱们聊的是一块钱一斤的苹果,不是两万块一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