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灵感源于热爱(第2/3页)

刘杰那边也没闲着,他写了一份分析报告交上来,主要分析现在缺了哪些最基础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其他方面是否具有应用价值。

五花八门,似乎什么都有。

安夏在其中看到了一些在后世才出现的东西,在她的记忆中,做出这些东西的人,有不少不是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单纯是因为自己喜欢,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愿意静下心去坚持做,才能做出来的。

目前全公司,安夏只知道南总工一个人能算得上「因为热爱,所以愿意倾尽全部」。

她自己有心得,就算对某样东西再喜欢。但是当它变成绩效考核,有Dead line按头催,喜欢也会慢慢变成负担,只想完成算了,根本就不想什么优化和拓展。

人工智能那会儿虽然落魄,但因为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搞出来。于是并没有下死命令,他们的工作相对轻松,员工灵感不断。

现在接了项目之后,人工智能组也开始变得僵化。

就连「BUG之神」黄兰兰发现BUG的数量都比以前少了。

因为以前她会把自己当普通用户那样进行测试,现在工作量太大,她也严格按照测试手册「高效」的完成测试,再也不会做出“哪个正常人会这么干(哪有这么巧),但系统就是存在这个漏洞”的操作。

安夏觉得保持组织的活力是必要的,紫金科技才成立几年啊,不能这么快就患上大公司病了。

安夏想要设置一个没有KPI,由聪明人组成的部门,任由他们挥洒灵感。

想法很好,但是没有人认为这个想法能成功。

分管不同业务的高管们认为养这种天马行空的脑子是大学的事情,与其自己养,还不如找大学合作。

起码名牌大学的实验室都是经过几道筛选的。

只不过公司现在是安夏一个人说了算,她准备了一些类似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之类的理由,高管们就知道她铁了心要做这件事。

他们也没有什么实例去说服她,因为她以前干过太多这种看起来很不靠谱,但是最后成功的事情。

「成功案例」「工作经验」看起来很死板,不过确实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决策。

高管们没有再提出意见,只问了一些关于真的做出成果之后,要如何转化。

比如:既然是公司掏钱供养这个部门,那他们的成果应该是所有部门都可以无偿使用,不必像现在的部门合作那样,非得有相应的交换条件。

“这个问题,先不着急,可以等部门成立之后,再细化具体的规章流程。”安夏摆摆手,没打算现在就想这么遥远的事情。

她也有点迷信,觉得事情还没办成的时候,就把后面这么细的环节想清楚,这事多半会办不成。

第二个向安夏提出异议的是李俏。

人力资源部想得比较实在,李俏问:“如果不讲绩效考核的话,要怎么算他们的奖金呢?

既然您的要求是各行业的顶尖人才,那他们去哪里都能拿到很高的薪水,而且往往自视甚高,拿平均奖金肯定不行的吧?”

“出成绩的给奖金,没出成绩的给高薪,你调查一下国外开发型的公司是怎么给科研人员发工资的,我们比照着发。”

李俏点点头:“好的,我这就去准备招聘……”

她转身打算离开,被安夏叫住:“先说一下你的招聘计划。”

李俏不解,这有什么好说的?要么去大学里找人,要么是去同行的公司里挖人。

就算有「竞业合同」的岁月,也大把的高管以幽灵的身份入职竞争对手公司。

何况现在国内所有公司都没有「竞业合同」这种意识。

不管是顶尖人才还是清洁工,只要想走,最多就是赔个违约金。

想挖人,只要钱和画得大饼够香,基本就能成功。

安夏摇头:“这样不好,我希望这个部门的人不要那么纯粹的为了钱来,至少需要对未知抱有好奇,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

不然很多事情,可能有一百种解法,他们想到一种之后,就停下了,最多再想两三种,来证明自己没有混日子。”

人在真心喜欢的时候,才会倾尽全力投入,希望做到极致。

“可是……真心这种事情要怎么界定?”李俏不明白。

只要把比肩国际大公司的工资福利往外一放,招聘要求里写:需要真心喜欢。

那来的人,绝对会对天发誓他们都是真心喜欢的。

要他们说什么都行。

安夏明白这一点,不然有钱人身边哪来怎么这么多「真心人」。

安夏想了半天,最后是放在桌边的报纸带给了她灵感。

报纸上一个小角落里印着一个小小的古诗词填字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凑版面的,没有一分钱的奖金,不过对于有点文学造诣的人来说,就会生出「我来看看能不能做出来」的挑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