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美丽的天使在远方召唤……(第2/7页)

“现在的传感器编译系统做不到这么精细的数据采集。”

目前负责紫金自动机械控制的组长叫树理化,很独特的姓,配上名字,充满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气质。

他没进紫金的时候,确实是这么想的,他的父亲就是高中数学老师,母亲是大学生物教授。从不会说话开始,就活在理科的海洋里。

进紫金之前,他就知道紫金的前身,牡丹纺织厂有一个自动机械臂。在当年,非常领先,就算跟日韩比,也不差什么。

他相信过了这么几年,自己一定能让那机械臂有突破、飞跃!

他对突破的定义是:硬盘从纸条打孔到软盘;

计算机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汉字系统的诞生;WINDOWS系统让电脑变得可视化……

总之,就是能让人发出惊叹的声音。

当初他来面试的时候,是安夏亲自主持的终面,他对安夏说起了这个梦想,别人都用一种「真敢吹」的眼神看着他,安夏没有嘲笑他的不切实地,而是对他说:

“如果是纯理论的话,一个人想做到不是不可能。但是想要在落地并且能量产的工业产品上,达到让人惊叹的效果,往往不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努力,甚至不是一个公司的努力,有时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都能支持才行……

总之,你不要给自己压力那么大,就算产业链暂时不支持,想法是好的,也终有可以实现的一天。”

这让树理化有些意外,别的单位都是领导给画大饼,加担子,加压力……怎么安夏反过来劝他不要压力太大了??

要不说还是刚毕业的人单纯呢,如果是工作多年的老油条,领导不说,他都会自我放松,领导一说,那就更得从善如流,绝不给自己加压。

树理化同志居然被激发起了好胜心,他签合同的那天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三年内,拿出一个突破性的成果。

不幸的是,进了紫金两年,他也只迭代了一版,让机械臂能拿起更精细的东西,做更精细的操作,只是更……

并没有达到他最初的梦想:让机械臂像人手一样灵活的工作。

甚至没有突破这个机械手臂最初的设计框架,以前会拿拖把,现在进化版能拿勺,连筷子都拿不了。

最多只能叫「机械手臂 PLUS版」,他都没脸提这个算2.0。

他很苦恼,想找当初开发的研究组聊聊,看到名单,以及名单上的人员现状,树理化同志陷入自我怀疑,第一代都是什么怪物啊。

人员分散在美国各个顶尖大学的研究所里,也有进了国家各种以数字为代号的研究所里,还有几个做生意去了,做的风生水起。

还有一个没有继续搞技术,而是去了商务部,成了史上最年轻的处长……

“有天赋的人真是干什么都行。”树理化充分的认识到自己企图三年搞出突破性的成果,完全是一种自不量力,同时又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安夏也没指望他能有什么质的飞跃,毕竟……这才几年啊,摩尔定律十八个月一换,也不是这么个换法,就连IPHONE都被人嘲笑一代不如一代呢。

现在各个配套硬件都没有什么明显提升,他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捻几根钉,安夏安慰他:

“能一步步解决问题就挺好的,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具体需要优化的方向吗?”

树理化点点头:“脑控功能现在还在研究中,目前看比较成熟的还是改善机器视觉,无人驾驶组的激光雷达在算法方面应该可以还能再进一步,这样就可以对从多个方向过来的障碍物进行观测。结合罗德里格斯变换……”

安夏一听到专有名词,心中咯噔一下:不好……要进入听不懂的环节了!

果然,树理化兴冲冲地向安夏说他是如何计划用那个什么会变换,配合加强动作捕捉系统获取的数据……运动学模型……坐标系转换关系……集合参数误差小量……关节位移……几何参数……

他说得是那样自然,是那样信手拈来,说完又说这个想法也只是他的设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机械臂的弯折就是一个问题。

他想给机器人增加轴,可以扩展机械臂的应用场景。

树理化提出的想法都是很好很好的,就是要钱,不少钱。

他心里没底,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业务评估组的审核。

于是找到安夏,是想从她这里走个后门,他听说安夏经常会批准一些匪夷所思、所有人都不看好的项目。

如果能得到她的一力支持,业务评估组也没话说。

“你把增加经费的理由和对项目前景的预期写成报告,交给评估组,他们会考虑的。”

树理化十分为难:“我觉得多轴机器人将来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不确定能获得多少利润,外面其他公司都没有可以对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