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4/7页)

会出现在这个洗手间的女士,绝对不是路人甲。

这种人,平时也绝对不会跟路人甲聊天搭话。

夸项链,只是找到一个搭讪的理由罢了。

所以,安夏没有只说「谢谢」,而是还带出了下一句。如果她有心接着聊,就可以从设计师、定制聊到别的事情上。

如果不想聊,只要点头笑笑,就可以走了。

递话递全套,方便你我他。

两人一起离开洗手间之后,那位有粤语口音的女士向安夏自我介绍:“我是高盛公司亚太地区的副总,陈颖。”

高盛集团,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

安夏伸出手与她交握,陈颖询问起安夏寻找投资的意向,有什么要求。

双方相谈甚欢,高盛总公司当然不知道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公司。

但是陈颖知道,她每天都会使用紫金论坛,偶尔也会在「吃了吗」上面点外卖,对整个团队的印象非常好。

“紫金论坛的新闻版很厉害,很多新闻的播发速度,比广播和报纸快多了。”

“那个其实不应该算新闻,新闻是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后才能发出的,我们那个,只是收集一些网友们刚好看到的事情。”

一来二去,还是聊到了重点,投资。

安夏索性摆明了条件,她只要投资,希望投资人只管收取财务上的利益,不要插手公司的管理。

陈颖沉吟片刻:“不要控制权不是没有先例,但是你要证明,你的想法,是与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是吻合的。我们才能放心地不插手。”

道理没错,就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说要独自出门干一番大事业,家里人怎么也不可能真的相信他。

公司同理。

公司没有成年与未成年的划分,那就要看公司管理者的脑子是否成年了,不会干出什么违背消费者利益的事情,导致投资方亏损。

“好的,我回去准备一下资料。”

“尽管啊,正好大老板这几天在国内,周二就走,他敲定的事情,流程办下来特别快,他一走,没人push,每次流程都得拖到最后一刻,最近谈投资的人又比较多。”

“谢谢提醒,我马上就准备。”

安夏赶回公司,都已经十一点多了,公司里早就人去楼空。

连自助餐场地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完全看不出这里打翻过蛋糕,泼过汽水。

“回公司一下,我在会议室等你们。”安夏拿起电话,叫几位高管回来。

几个高管都是刚刚才到家,接到电话后,不管心里有多么不情愿,还得马上折回公司。

拿年薪的人,就是如此的没有人权。

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安夏看着在坐的几位总监:“你们谁写过给投资人看的公司介绍?”

给投资人看的ppt,跟在公司里立项的ppt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安夏从来没有写过给投资人看的ppt,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传说:投资人爱听故事。

希望其他人能给力一点,最好是能一个人把数据收集和最后统合都做了。

就像在大学里,做小组作业的时候,能者多劳的那个冤大头那样。

不幸的是,公司里的其他人也从来没有写过给投资人看的故事。

大家都一脸懵逼,不知道怎么写,薛露问道:“有没有可以参考的范文?”

小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好歹都学了几年的语文,看了不少故事书做范例呢。

决定公司投资这么大的事,要为它写个小作文,连范文都没有?

那怎么行。

“我没有范文,你们几个不是留过学,就是在外企待过的,没见过吗?”安夏环视着高管们。

“申请美国的大学,不是要写一份关于自己的介绍吗?说自己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厉害,今日学校以我为荣,明日我为学校争光之类的,跟咱们找投资人的意思也差不多嘛。”

“那个……”曾留过学的市场总监清了清嗓子,“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写给学校的自荐信上只要写以前的工作成绩就行了。这个想要人投资,肯定要写对未来预期的投资回报吧?还有是基于什么得出的投资回报计算。”

但是要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像产品说明书一样,把公司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列一二三四五六七出来,他们不会有兴趣的。

这些都是可以看见的东西,又过于理性,完全不能打动别人。

“我们要说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年轻化,人口多,充满着消费ꁘꁘ的市场,怎么被拿下的故事。

你们就照这个思路,收集一下人口增长、消费增长、受教育程度,还有计算机硬件价格的相关数据。写好了周一交给我。”

安夏布置完工作,回到家,陆雪坐在沙发上看文件,快过年了,他又有用不掉的「探亲假」,安夏让他到自己家来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