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3/3页)

阿君住在501,他一般不去公司,就在房间里闷头写代码。

安夏住在502,门对门。

张总给她安排好了进货渠道,她不需要在批发市场里一家一家的比对。

安排坐飞机回家,那就不需要36小时。

多出来的时间干嘛?

干活啊!

安夏也不抱怨张总鸡贼,她知道1985年的微软已经开发出了EXCEL。

但是,仅用于苹果公司的MAC电脑,还没有在DOS上运用。

而金山是现在全国唯一一个有实力赶在微软进门之前,开发出基于DOS环境软件的公司。

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生命。

只有靠资金雄厚的大公司先占领了市场,培养用户习惯,安夏自己的计划才能推进。

她对工作的热情,连张总都叹为观止,还问安夏是不是三八红旗手,怎么工作起来比他还狠。

安夏笑着回答:“我得对得起您付的工钱呀。”

直到上飞机那天,安夏才停下工作,把她来的目的——寻呼机链子的事情处理了。

张总没骗她,他介绍的批发商给安夏的价格是八块钱一根。

如果安夏有心欺瞒,她可以跟王德标和陈伟还说十块钱。

不管她是想直接把1600块昧了,还是私藏200根链子,那两人都不会知道。

她没干这事,而是打电话给两人通个气,问他们想要钱,还是想要链子。

最终安夏带着一千根链子回去了,多出来的两百根,安夏只要了六十根份额,剩下的140,陈伟和王德标一人七十。

两人看安夏的眼神像在看圣母。

三天后,安夏的220根链子,变成了两万两千块。

安夏拿着钱就赶去柳阿姨家,用一万四千块,把那块出租车牌照买下。

柳阿姨对安夏的守约十分赞赏:“德标一直夸你呢,哎,你干脆就给我当侄媳妇吧。”

“哈哈哈,当不了的,老王跟我是哥们儿关系,下不了手啊。”安夏打着哈哈。

柳阿姨大方的把出国人员能买的八大件份额都给了安夏。

电视、冰箱、洗衣机、录像机……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是没有安夏想要的空调。

资本家,不能光压榨员工不干活。

安夏向张总询问能不能搞来空调,顺便还问了电脑的事情。

很快,张总就以公司使用为名,从港岛进了一台三菱空调,发往安夏家。

与空调一起来的,还有配好的一台IBM电脑、一个小型施乐传真机,以及一式两份的合同。

合同上写明,空调、电脑和传真机都是借给安夏的。

如果安夏为公司服务时间没有到五年,就要还给公司。

安夏看着新装好的传真机和电脑,一种熟悉的感觉由然而生,那是被笔记本电脑和钉钉、微信包围的7 X 24工作状态。

妈妈对安夏忽然这么有钱,十分惊讶,安夏只告诉她,在深市的时候,她顺便面试了一个公司,帮老板解决了一些问题,老板请她当顾问。

妈妈听不懂安夏说的什么开发,什么软件,只知道是跟电脑有关的东西。

电脑那么贵,能搞电脑的人肯定更贵了。

妈妈对此就说了三句话:“你已经长大成人了。”

“嗯……”

“已经可以负法律责任了。”

“嗯?”

“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想,会不会被抓。要是你干坏事被通缉的话,妈妈也保不了你。”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