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第4/5页)

身死族灭,万事皆休。

吕雉死了。

吕雉的子孙死了。

吕雉的亲眷死了。

——所以不会有人替她辩解,不会有人为她据理力争,所以一切理所当然。

吕雉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

只有他,心思全被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谥号所占据,他欣喜着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江山竟然真的被后世子孙发扬光大,一个空前强大的王朝鼎立在世界之巅,然后全然忘了,一手奠基这盛世基础的人早已没了后人,她的身后事全看后世天子的良心。

良心在,她仍是大汉的开国皇后。

良心不在,便废去后位,夺其祭祀,驱之宗庙。

而她的良心却仍在。

哪怕猜到了这一切,她仍没有大开杀戒,将他所有子嗣屠戮一空,更没有将功臣宿将的亲眷尽数问斩,她只是堂堂正正从他手里拿回东西,拿回原本属于她的东西。

——她为他护住汉家江山,而他还她帝后临朝,保她百年之后不被后世子孙废弃。

仅此而已。

刘邦听到自己为数不多的良心颤了颤。

“陛下。”

身后响起吕雉的声音,“陛下发哪道诏书?”

“是第一道,还是第二道?”

刘邦剧烈喘息着。

片刻后,他闭了闭眼,转身回头,从吕雉手里接过诏书,他没有说话,而是直接拿起笔,在吕雉所下的诏书后面添了一行字——

朕百年之后,军政之事不决取于皇后。

皇后乃朕发妻,配食宗庙,永享香火。后世子孙,断不可妄自废立。

“发这道。”

他把自己改好的诏书还给吕雉,“你护我江山,我便许你身后哀荣。”

“娥姁,自始至终,我的皇后只有你一人。”

情意不再,情|欲不再,可心里还会留一个位置。

位置并不大,仅仅是利益一体荣辱与共换来的。

就如天幕所说,他与吕雉是心狠手辣夫妻组,少了谁都是缺憾。

——少了谁,这汉家天下便不稳。

“陛下可想好了?”

吕后抬眉。

“想好了。”

刘邦大手一挥。

“不后悔?”

“不后悔。”

“既如此,我便谨遵陛下之命。”

吕后收起诏书,起身唤人,“审食其,将此诏连夜发出,不可有片刻拖延。”

“是。”

审食其看了一眼刘邦,又极快收回视线,迅速接下诏书,身影很快消失在宫道。

吕后回头看刘邦,“夜已深,陛下该回了。”

“我是该走了,谁乐意在你宫里留宿?”

刘邦捡起剑,长剑还鞘之后伸了个懒腰,“折腾这么衣袖,我早就困了——”

声音戛然而止。

他突然发现,今日的一切都太过巧合。

他来找吕雉,吕雉拿出两道诏书,一道废太子,一道帝后临朝共治天下,他断然不依,然后呢?然后是争吵,引出吕雉被后人所废,再然后,他为数不多的良心发觉自己亏欠吕雉良多,游侠意气上头,写下近乎将大汉江山拱手相送的几句话。

太巧了。

巧到他怀疑是吕雉在给他下套。

——她早就猜到自己被废的事情,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天幕讲起女子地位的时候提,打的就是让他良心发现,许她生荣死哀。

“吕雉,你算计我?!”

半息后,刘邦爆出一声惊喝。

——扪心自问,他的良心就不多,而吕雉恰恰是利用他那为数不多的良心拿捏了他,让他意气之下发了那道荒唐诏书。

目的达到,吕雉并不想搭理人到晚年人来疯的皇帝陛下,“陛下方才说过,想好了,不后悔。”

“这可是陛下亲口说的,我可没逼陛下。”

——人到中年,不仅不用陪已到晚年的皇帝,还能一手遮天,算计得皇帝丧国辱权稀里糊涂发了诏书。

她伸手,全然不看刘邦气得铁青的脸色,只将刘邦有些歪斜的披风系正,然后拍拍刘邦的肩,语气难得轻快,“天色已晚,陛下早些回去吧。”

“陛下的戚夫人可是在等着陛下呢。”

而此时的戚夫人,正望眼欲穿守在殿门口,完全不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东西已被刘邦这个没得良心的东西全部送了出去。

当然,此时尚未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不止她一人,刘盈在她殿里与刘如意一起吃着点心,见她站在外面不住张望着,便好脾气劝她,“夫人不必忧心。”

“父皇母后皆是慈爱之人,断不会刻意为难夫人。”

你一个半大孩子懂什么?

她巴不得皇后为难她,这样她可以找陛下哭一哭闹一闹,次数久了,夫妻的情分便彻底淡了,夫妻的情分淡了,那太子之位才有可能动摇。

——她贫瘠的政治头脑再怎么不灵光,也知道皇后在一日,太子地位便稳固一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