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反派长公主(三)(第2/3页)

对于萧函而言,打发了女主也只是顺手而为的事罢了。另外男主全家被流放的旨意,她也在泰平帝那里看到了,不做插手便够了。

正因为身份地位的差距,她没必要对男女主多做些什么。

何况原身的死局关键也不在于他们身上,而是泰平帝的安排与新帝的杀心。若是她的实力足够强大,足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便是再来一打男女主也不算什么。

所以萧函没有再关心男女主的后续,而在命人将那些挑出来的药材送往靖国公府后,就径直回宫了。

回宫后自然是先去见了泰平帝,

萧函似模似样地说了老靖国公还需静养,不能出门见风的状况,泰平帝似乎微微放下心来。

而另一边,这天也同样是彭城王侧妃进宫探望大皇子的日子。

司琛玉本就不耐宫中读书上课,见待他热络亲近的姨母来了自然是高兴的,也正好有理由休息玩耍一下。

说起来吕侧妃本是市井小户人家的出身,偏生走了大运,被王府上门提亲聘为侧妃,一朝得了富贵几乎被迷花了眼,结果还被告知,她那早早没了消息的长姐在入宫后居然为陛下生下了大皇子,也是宫中唯一的皇子,未来的皇帝。

也就是说她是下一任皇帝的亲姨母了。

凭借着这个身份,吕侧妃不仅深得彭城王的宠爱,在王府也是越发得意跋扈起来了,也不将出身世家的王妃放在眼里了。

而平日里别说娘家人了,就是彭城王也是让她与大皇子多多亲近。

要说如何与尚且年幼的大皇子亲近起来,吕侧妃的手段再粗劣不过了,但却偏偏有成效。

那就是不断在大皇子面前提起他的生母,再似是而非地编造一些谎话,而司琛玉到底小小年纪,养在深宫中,又因为对方是彭城王侧妃,许是从彭城王听到了什么,便信以为真。

对早早去世全无印象的生母,以及生母的娘家人越发濡慕亲近了起来。

说话间难免说起之前在父皇跟前发生的事。

听闻自己送的腰带穿在皇子身上被嫌弃,吕侧妃不禁有些难堪,事实上那也不是她亲手绣的,而是让身边的丫鬟做的,寻常丫鬟的绣工又怎么比得上宫里顶尖一流的绣娘。

大皇子司琛玉不知内情,还以为是姨母亲手所制的一片心意,所以反过来安慰她,表示自己记得就够了。

但吕侧妃可不是什么豁达之人,反而小心眼记仇着呢,上回入宫遇见襄玉公主銮驾被逼着退让,她心里还忿忿不平呢。

皇后所出的嫡长公主又如何,怎么比得上能继承大位的皇子。

现在更是不吝在大皇子面前上眼药,故意拿帕子抹眼泪道:“襄玉公主不过是看不上我出身小门小户罢了,我们吕家哪里比得上堂堂国公府,我看我也是少进宫的好,免得带累了大皇子也被襄玉公主嫌弃。”

这话也正戳中了司琛玉的软肋,他虽然是父皇唯一的儿子,但从小便知晓自己不是先皇后所出,而是一普通宫人所出的庶子。

上头还有嫡出的皇姐处处受父皇荣宠,连身边的宫人私下也会说起他若是皇后嫡子,只怕早就封了太子了。

心里本就有些自卑不满的他,在遇到生母的亲妹妹彭城王侧妃之后,更是被无限放大了。

姨母和他生母都是吕家的女儿,皇姐轻视姨母不也是在轻视他生母,还有他这个庶出比不得嫡出尊贵的皇子。

司琛玉捏了捏拳头,小小年纪沉下的眼眸里还透着一抹戾气,“姨母放心,待我以后绝不会让你和吕家受委屈。”

皇宫里没有什么单纯的小孩子,哪怕只有八岁他也知道未来的皇位是属于他的。

到时候他一定会追封生母为皇后,让吕家享受荣华富贵成为皇亲国戚。

吕侧妃听了同样欢喜不已,看大皇子的目光也越发亲热了,也丝毫不知自己即将大祸临头的事。

……

彭城王侧妃依旧三天两头进宫探望大皇子,但也就是这时候,后宫中冒出一些传言,说大皇子生母吕氏并非难产而亡,而是被先皇后故意去母留子所为,这些话便是彭城王侧妃亲口告诉大皇子的。

传言在宫中愈演愈烈,很快便传到了泰平帝耳中,

事情涉及先皇后,还有大皇子,泰平帝自然不会不闻不问,立刻命内侍总管调查了一番。

他自己是心知肚明的,沈后自难产伤了身子后,已是精力不济,长年在宫中养病。而在那宫人吕氏有孕后,沈皇后便建议让他封其为妃。

但泰平帝那时已存了心思,想着若是皇子就直接抱到皇后宫中养着,以后也好记在皇后名下,这样也能抬高皇子的身份,也能让皇后的娘家靖国公府支持未来储君。

后来他如愿得了皇子,至于那宫人难产而亡也全然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