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爆款宵夜(第3/3页)

“真的假的?这么夸张吗?”程诺将信将疑:“我之前还听阿适说过,如今的海南,是旅游胜地。但是,在苏轼生活的那个年代,那里是比“南蛮”还要更加蛮荒的地方。被贬谪到海南,严重程度仅仅略次于满门抄斩。”

“信是真的,表达上是用了夸张的修辞,不过……”梦心之停顿了一下,一脸认真,丝毫没有含糊地回应:“这道烤、生、蚝肯定是从当时流传下来的。”

谜底揭晓。

宗极在做烤生蚝。

“这样啊!”程诺转头又问许久没有开口的聂广义:“那广义大少知道前面的六十三个字是什么吗?”

“知道六十三个字里面的五十九个。”聂广义难得乖顺地接话。

“啊?那还有四个字呢?”程诺追问。

聂广义摊了摊手:“没人知道。”

“为什么?”程诺不免讶异。

聂广义看向梦心之。

他希望梦心之知道,又希望梦心之不知道。

很别扭,很聂广义。

“因为现存的《献蚝帖》是明代的拓本《晚香堂苏帖》里面的。这个拓本也有七个字是已经看不清楚了的。有三个还有部分存留还能猜,但另外四个是完全看不出来了的。”

“是这样吗?”程诺又问聂广义。

“是这样的。”聂天才心情复杂地开始解释,并且是用了古文白话双管齐下的模式: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蠔。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这是记录下来的第一种做法。酒煮生蚝”

“海南人送了苏东坡一些生蚝,他弄了一堆肉出来和酒一起煮,可真真是前所未有的美味!”

“【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囗煮者。海国食囗蟹囗螺八足鱼,岂有献囗。】”

“这是记录下来的第二种做法。烤生蚝。”

“我停顿的地方,就是没办法猜出来的四个字。”

“但这不影响我们理解。”

“把大个的生蚝挑出来炙热——烤一烤。这么一弄,就成就了你朝思暮想的加油站和美容院。”

聂广义说着说着,就把程诺之前的话给稍带上了。

指望广义大少每句话都正经,肯定是不可能的。

程诺倒也习惯了:“不是我朝思暮想,是烤生蚝店的门口,就是这么写的!”

宗极不了解情况,怕程诺和聂广义会吵起来,干脆直接接话:“被贬谪到海南的人,在苏轼之前,是真的一个都没有活着回去的。苏东坡却硬是在那样的地方,吃着生蚝,推广着水稻,不仅教人挖井,还把自己的学识传播了出去。”

梦心之配合爸爸:“苏东坡在海南收了很多学生,其中一个名叫姜唐佐的,直接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

宣适也帮忙缓和气氛:“海南在宋朝历史上,一共出了十二个进士,可谓人文荟萃。作为海南文化启蒙之师的苏东坡,当居首功。”

聂广义接话:“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什么功劳能有给男人加油,给女人美容来的大?”

广义大少一开口,关于缓和的一切努力皆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