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5页)

“马婆婆,我可不是随意乱画。”容晓晓皱了皱眉头,像是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随后便道:“你们应该听说过我爸在机械厂当锻工吧?”

这一说,大部分的人都没将注意力放在记分员和寡妇的感情纠缠上,而是全都偏向容晓晓这边,纷纷好奇问着。

“听说了,你爸是六级锻工,那一个月得大几十块的工资吧?”

“嘶!这么高的工资?”

“你爸可真有出息,他绝对是咱们大队走出去最有出息的人了。”

“你爸这么厉害,你要想进工厂当工人是不是特别容易?”

容晓晓苦笑着,“婶子们,你们一下问这么多我怎么答呀?”

朱婆子一下挥开身边的人,急切问道:“容知青啊,我家小子人聪明又特别能干,你看能不能让你爸把他带进厂当工人?”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开始屏住呼吸了。

对于乡下,去镇上当工人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铁饭碗。

他们大队这么多户人家,除了大队长的小儿子之外没有一个人进了厂子当工人。

听着朱婆子这话,谁心中又不会浮现出一点希望?

容晓晓哭笑不得,“我爸要是有这个能耐,我也不用下乡了。”

边上的人瞬间失落。

也是……

要是容知青有一份工作也不会来他们大队当知青了。

“你爸的命可真好,当年逃荒的人谁日子不苦?就没有一个像你爸这般有出息的。”方大姐感叹着。

她婆家也是容家人。

和容知青也算是血缘关系特别远的亲戚。

她公公的堂叔一家就是为数不多逃荒后又走回来的人。

听说在外面的日子过得特别苦。

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房没有地,日常所需全都得靠其他人救济,就相当于伸手乞讨的乞丐一般。

“我爸最开始的日子也不好过。”容晓晓缓缓说着,“你们听我说,他最苦的时候抓了把土就往嘴里塞,他知道吃不得,但肚子饿到极致谁还顾得上能不能吃?也好在街道的一位老人看他可怜,便将他安顿在救济所,又因为人老实本分,在纺织厂大量招工的时候被推选进去当了一名临时工……”

这些事倒不是她随意编造出来的。

容爸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鼓励和安抚自己的儿女。

他对儿女说过最多的事,就是他年轻时候的过往。

翻来覆去说个遍,没有厌倦的时候。

儿女们听多了,自然就坐不住。

可容晓晓是一位特别感兴趣的观众,每次容爸在说的时候,她都会搬来一把小板凳坐在他旁边听着。

“也是他运气好,纺织厂新建开工,需要的工人不少,有一些工种凭着街道的推举就能直接进去,我爸也被分配到纺织厂的垃圾站,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临时工。”

“纺织厂?”王桂枝有些疑惑,“他不是在机械厂吗,难不成我记错了?”

“没记错。”容晓晓接着说:“你们听我继续说,就在我爸转正之后没几个月,隔壁机械厂突然来了几批设备,紧跟着又接下了大量订单,厂子里的工人人手不够便来纺织厂借调,当时的机械厂要比纺织厂来的大,大厂和小厂之间怎么说都有些区别,听闻这个消息都是纷纷报名,可最后选到的不到十人。”

“哎哟,你说归说就别再画了!”马婆婆还是一脸肉痛的看着她手中的本子,这故事好听归好听,但干嘛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乱画,哪怕不是自己的东西都觉得浪费。

“马婆子,你听就听不听也别插嘴!”

“容知青你赶紧往下说,最后你爸被选上了吗?”

“肯定被选上了,容知青的爸爸现在不就在机械厂上班吗?”

容晓晓轻轻笑了笑,却摇了摇头:“他并没有被选上。”

在几百人当中选择了十个人。

这几率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可容爸却说这次借调的事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

“怎么会没被选上?”

“这不应该呀,那你爸最后是怎么去的机械厂?”

这个答案与她们想的不同,反而更让她们好奇了。

“被选上才不应该,爸说过他没有文凭、没有技术,别人凭什么选他?”容晓晓说着,“被选上的那些人要么文凭比他高、要么干活能力比他强、甚至有一些因为家中是手艺人所以才被特选上,不管从哪一点比,他都比不上他们。”

方大姐点了点头,“你这么说也是有点道理,要是选了一个哪哪都比不上的人过去,谁会甘心?”

“也是哦。”周边人纷纷点着头。

不说其他地方,就拿他们大队来说。

如果一个连她们都比不上的人当了大队长,那谁会乐意?

“虽然没被选上,但爸爸却想明白了一件事。”容晓晓微微昂着头,回忆着那时候的容爸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