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杨柳依依(1)(第2/3页)

“咦,还吵架吗?”阿南和绮霞都有些操心。

“不吵架,但是我娘身体不好了,我爹一点都不难过还精神焕发,最近甚至,甚至……”他嘴巴一扁,气愤不已,“他还偷我的糖!偷了不是给自己吃,给我娘吃!”

阿南和绮霞对望一眼,差点笑出声来:“什么糖,是不是梅子糖山楂糖什么的?”

“对啊你怎么知道的?”

阿南朝他神秘一笑:“小屁孩,等你当哥哥就知道了!”

打发走了一脸茫然的楚北淮,绮霞听阿南谈起要与阿琰一起出海,以后长居海岛的治病的事情,摸着自己的肚子郁闷地撅起嘴:“孩子啊孩子,你太可怜了!你还没出世呢,连干儿子还是干女儿都不知道,你的干娘就要跑啦!”

“没办法呀,阿琰这边没法等。”阿南豪气地将一个金锁拍在她的手中,说,“收好,我亲手打造的。明后年我肯定回来一趟,到时候要是这金锁没挂在你娃的脖子上,我跟你算账!”

绮霞看见金灿灿的东西就迷了眼,赶紧打开箱笼妥帖地收了,保证道:“放心,我肯定天天指着金锁告诉他这是干娘给的,孩子不会叫娘之前先学会叫干娘!”

看到箱笼中一包东西,她又犹豫了一下,取出来放在桌上,说:“这个,是白涟的娘上次送给我的。”

阿南打开看了看,是几块未打磨的青鱼石,便道:“这是鱼惊石,给孩子压惊驱邪的,这么大可不好攒呀。江白涟他娘……知晓你们的关系了?”

绮霞摇了摇头,说:“我常去她那里买鱼,所以她认识我了。但我不想孩子一生困在船上,或许……等以后,我再告诉她吧。”

阿南摸摸她的头,说:“那我帮你把鱼惊石打磨好吧,相信它一定能保佑孩子无病无灾成长,成为白涟一样聪明能干的人。”

那几块鱼惊石打磨后橙中带粉,用栀子花油摩挲浸润后,颜色比琥珀还莹澄。

阿南满意地收好,拉上朱聿恒:“走,陪我去找找穿鱼石的丝络,再配两颗珠子。”

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人头攒动。

阿南抬头便看到街口张贴的唐月娘通缉令,便扯了扯朱聿恒的手,问:“她不是带着青莲宗残部散入西南大山了吗,难道又发现她踪迹了?”

“嗯,西南那边封闭淳朴,朝廷难以在茫茫大山中剿除余党,她似是要在那边扎根落地了。”朱聿恒说着,神情与声音都是淡淡的,“无论日光如何洞穿人世,可这世上总有贫困、饥荒、黑暗与不公的角落存在,否则,青莲宗怎能绵延百年,至今不绝呢?”

阿南望着通缉令上唐月娘的面容,她背负了半生苦痛,面容却依旧温厚宽忍,依旧是她记忆中那个笑着拉她参观自家菜园子的爽利妇人。

她叹道:“算了,她也算个女中豪杰。再说有这样的一股力量在,也能在朝廷朽烂的时候督促警醒,也不必赶尽杀绝。”

朱聿恒也深以为然,又想起一件事:“说起来,墨先生对阿晏赞不绝口,说他一旦用心就是个人才,前段时间还改进了水车,如今正在北边试用,要是可行的话,说不定能惠及大江南北。”

“真好,阿晏现在居然这么有出息了!”阿南想起他们一起嗑瓜子逛酒楼的日子,不由笑了,“希望他能坚持己心,以后咱们回来时跟他比比看,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抛开朝野大事,朱聿恒陪着阿南细细挑选各色丝绦。

旁边赶着牛车的老农在卖时鲜的香椿、荠菜、马兰头,更有人摆下大木盆卖鲥鱼、鲫鱼、四鳃鲈。

“哎呀,这可是江南才有的,趁现在咱们多吃几次。”阿南欢呼了一声,拉着朱聿恒便过去挑拣着。

河边集市的人讨价还价,柳树下闲坐的人聊着最近大小传闻。耳边忽传来错愕惊问:“皇太孙不是一向身康体健么,怎么会忽然因病薨逝了?”

“唉,听说祭陵时出了事,可能因此遭了不幸吧……说起来,太孙殿下诞世之时,□□不是在梦中授了当今圣上一个大圭么,如今天下既定,想必也是圣上将玉圭收回,常伴身侧了。”

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大概是朝廷最好的解释了,众人纷纷附和,只是惋惜不已:“怎会如此?太孙殿下天纵英才,本可开一代太平啊……”

一切纷扰传言,朱聿恒却听若未闻。

他帮阿南拎着两捆菜,静静站在她的身后等待着。

而她蹲在一个老妇人面前买鲥鱼,一伸手就掐住了一条最肥壮的鲥鱼,手指直插入鳃,让鱼只能徒劳地拍了两下尾巴,再也无从挣扎。

柳枝风动,掠过朱聿恒的肩头,轻柔闲适。

阿南抓着鱼,认真地向面前的老妇人讨教,鲥鱼要如何烧才最好吃,记得无比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