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朔风吹雪(2)(第2/3页)

只是……

朱聿恒垂眼看着那块石板地图。

从高台上模糊的痕迹,到手札中消失的地图,再到如今这线条若失的石板,似乎都在证明,这是一个与其他七个阵法都截然不同的、诡异怪诞的阵法。

既然有河有城,纵使它后来会消失,但在一开始,它必定是曾经设置好的,而且是有具体设置地点的。

一个消失的阵法,如何能有这些具体的情境?

大军回京途中,大雨夹杂着雪片,劈头盖脸下了起来。

军衣冰凉,角弓难开。军中虽备有蓑衣斗笠,但也无法顾及所有人,在这样的处境中冒着雨雪行军,其艰难可想而知。

人困马乏,士卒们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前行。冰冷的泥水冻裂了双脚,还要急速行军赶路,个个都是叫苦不迭。

朱聿恒骑马沿着队伍跑了一段,查看军士们的情况。

马蹄虚软,前行阻滞,身上的油绢衣挡住了雨水,却挡不住透进来的寒气。眼看士气沮丧,他抬头看向前方一望无际的蜿蜒平原,并无任何足以遮风避雨之处。

拨马赶到队伍之前,他询问前方引路的向导:“何处可以安营扎寨?”

“雨雪这般交加,四下没有可供生火休整之处,就算扎下了营寨,士兵依旧只能冻饿等待。不如按照原计划前行,让将士们再熬一熬,翻过前面这两道丘陵,上山脊而南行,十里开外便是宣府镇辖下榆木川,到时候好好休整即可。”

旁边人听到宣府二字,都是精神大振,顿时觉得面前这区区两道小丘陵也不算什么了。

宣府是圣上登基之后设的九大边镇之一,离京城四百里,地势极为险要,是扼住北元南下的咽喉之地。因此那里设置了石垣壕堑,烽火烟台,将士众多,极为严正工整。

朱聿恒回马到御驾旁,隔窗对皇帝说了此事,他点头许可后,便命加快行程。

冬日荒原之上草木尽枯,又被雨雪覆盖,哪还有路径可寻,唯有辨认着前方山峦,一路前行。

翻过两座荒丘,便看见了突出的山脊,众人随即向南而行。

按向导所说,十里开外便是宣府。疲惫交加、冻饿相迫的士卒们满怀期待,无需催促便纷纷加快了脚步,向着正南方而去。

然而,走了足有十数里,宣府那高大的城墙关隘久未出现,面前依旧是茫茫的雨雪荒原。

原本昂扬的众人,脚步都渐渐沉重了起来。虽然口中衔枚无人发声,但难掩身体与面容的迟疑。

朱聿恒打马到队伍之前,正看到前方两名斥候从蒙蒙雨雪之中奔来,跑到向导面前。

他拨马向前,正听到他们结结巴巴道:“宣府、宣府……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向导震惊之下又莫名其妙,正要追问,朱聿恒见斥候神情不对,怕影响士气,示意后方队伍停下略加修整。

他带着向导与这两个斥候一起向前再走了一段路,前方雨雪之中视野朦胧,确实只有山峦起伏,没有任何城关痕迹,便问:“怎么回事?这么大一个宣府镇,驻军十万,怎会不见了?”

“真……真的不见了!”年长的那个斥候结结巴巴,指着身后惶惑道,“小的就是宣府镇的斥候,陛下五次北伐皆从宣府出,属下随同了三次,对此地是了如指掌!翻过两道山丘,过山脊而南转,便是榆木川。过榆木川五里,便是宣府上北路,筑独石城,里面的参将与守备小的都见过……”

朱聿恒在心中暗自计算了一下路程,他对于长短数字极为敏感,自然不会出错,立即便道:“这么说,按照行程,大军本该到独石城了?”

“是,可如今,榆木川不见了,独石城不见了,宣府镇……咱们也找不到了!”

“岂有此理!”向导惶急,怒道,“是不是你们在雨雪中认错了方向,导致大军迷失?”

“不可能!此间平原缓丘,一览无余,山脊绝不会转移!我们二人都是因为擅长辨认方向所以被选为斥候向导,而且每个人手中罗盘也准确无误指向正南,如何会有错误!”

朱聿恒打断他们争执:“如今面临困境,你们争执推诿又有何用?本王问你们,如今大军身处何处,你们有确切方位吗?”

几个人都是沉默讷讷,斥候结结巴巴道:“路都没了,一路的标记物也消失了,适才我们又前行了数里,也没探寻到任何地方……”

这意思便是,他们迷失在了雨雪交加的荒原中,连方向都无从寻起。

朱聿恒眺望前方蒙蒙雨雪,终于道:“既然前行无处,不若先行返回,召集所有斥候,与你们三人一起,再度寻路吧。”

听皇太孙殿下发话,再看看迷失的前路,三人只能依言回归队中,跑到前方去。

数万大军绵延数里,调头殊为不易。前方各将领招展旗帜,传令官穿梭来去,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