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青莲盛绽(1)(第2/4页)

阿南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又看向卓晏。

父亲去世不久,卓晏今天披麻戴孝地出门,看起来确实怪了点,但也不至于把这个胆大包天的少年吓到吧……

心怀疑窦的阿南,快步追上了前面的梁垒,道:“梁小哥,你慢点啊,你表姐身体弱,跟不上你的步伐。”

梁垒这才如梦初醒,应了一声放缓了脚步。

阿南饶有兴致地打量他,问:“你认识卓少?”

“卓……卓少?”梁垒迟疑了一下,仿佛才意识到什么,回头迅速地又瞥了卓晏一眼,问,“原来他姓卓,叫卓少?”

阿南哑然失笑:“不是,他以前是个大少爷,所以大家这么叫他,其实他叫卓晏。”

“哦……”梁垒埋下头,勉强道,“我又不认识他,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阿南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而他竭力让自己脸色如常:“就是……觉得他穿成这样出门,怪怪的……”

阿南瞥着这个埋头快走的少年,又看看后方的卓晏,眼前忽然闪过卞存安虚弱哭泣的模样。

她口中不由下意识地喃喃:“不会吧……”

这种事儿不会有家学渊源吧?

梁家院门口,昨天的妇人早已与一个长相敦厚的男人站在门口等候着,一见他们过来,立时迎了上来。

金璧儿脸上蒙着面纱,男人一时不敢问,但金璧儿却一下子便认出了他,拉着楚元知跪在青石板上,声音哽咽地拜了下去:“舅舅,我是璧儿啊!”

“璧儿,二十年没见,你怎么……”舅舅梁辉赶紧扶住她,上下打量,透过面纱隐约也看到了她脸上的疤痕,不由大惊。

“二十年前我到外婆家中,您当时尚未娶亲,见我水土不服脸上长了痘子,还从外面买了梨子给我熬梨膏喝……舅舅您还记得吗?”

梁辉顿时老泪纵横,拍着她的背哽咽道:“记得记得,仿佛还在昨天似的,可一转眼怎么就这把岁数了,咱们亲人怎么到现在才再见面哪……”

舅妈在旁边安慰道:“外甥女、娃他爹,亲人重逢是喜事,别哭别哭。咱家现在的梨也挺好,这两天再摘几个,你们舅甥俩还能熬梨膏糖喝!”

一番话让正在哭的两人都破涕为笑,场面顿时热闹欢喜起来。

梁辉给金璧儿介绍了家中情况。舅妈名叫唐月娘,他们膝下儿女双全,儿子便是梁垒,还有个双胞胎姐姐梁鹭。只是她如今正在月牙泉那边,金璧儿寻亲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告知她,因此没能赶回来。

唐月娘热情好客,忙前忙后给他们布置下点心,一转头看见站在院外的阿南,赶忙招呼道:“姑娘,你可是我家团聚的大恩人,来来,赶紧来喝杯茶!”

阿南笑道:“不了,今日你们亲人重逢,必定有许多体己话要说,我改日再来叨扰,到时候说不定刚好喝上梨膏呢。”

告别了这个热闹门庭,阿南拐出村落。披麻戴孝的卓晏不便在人家团聚之日打扰,只站在村口等待。

阿南与他一起骑马向前,往城南而去。

荒野之上,冬日平原一片寂寥。黄沙之中零星的荒草吃不到水肥,早早枯黄,触目所及尽是苍凉。

阿南向前望去,下意识问:“这么大片荒野,怎么也没个亭子什么的?”

“这边一年四季下不了几场雨,哪需要亭子?”卓晏说着,又想起难得下一场雨,居然还是雷雨,而他的父亲更是在这场难逢的大雷雨中殒身,不由悲从中来,肩膀又耷拉了下来。

阿南哪会看不出他的心思,打马过去,轻拍了一下他的后背,说:“这不是更蹊跷了吗?所以我们非得解开这个谜不可!”

两人催马行了十余里,前方遥遥看到一个小土丘,根脚处挖了几个土窑子,供行路人歇息。

卓晏抬手一指中间那个土窑子,道:“我之前便是来这里,将我爹……尸身带回去的。”

阿南跃下马,快步走到土窑子面前一看,荒漠贫瘠,附近村民在土丘上挖了几个洞,聊供行人经过时遮阴歇脚。里面一无所有,只在墙上挖了几个小洞,勉强可坐。

阿南目光在土窑子内扫了一圈,一下便看到了洞口外沿有几抹火烧的焦黑痕迹。她走到痕迹边蹲下来看了看,抬手轻刮这新鲜的熏燎灰迹,回头看卓晏,问:“这是……?”

卓晏哑声道:“我爹当时……被雷击后,全身起火,仓皇奔进土窑子避雷,但在洞口这边……便倒下了。”

阿南心道果然如此。她仔细地查看那烟熏痕迹,还原卓父当时的方位,一边听卓晏述说当时的情形。

原来那日洞内有几个过路的村民在此处避雨,正谈天说地之际,只听得远远雷声传来,夹杂着惨叫哀嚎,令人毛骨悚然。

众人惊得跳起来,立即到洞口朝外面看去,只见雨幕中一人身上正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