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孤雁归期(2)(第3/3页)

战事最为吃紧之时,有人重金买通刘化,让他在某时某刻找事由引开刘氏。刘化虽不知对方企图,但见财起意,便遵照对方所言去寻找刘氏。

刘氏被他骗出后,见他只是闲扯,中途惊觉匆匆赶回,结果发现太孙在室内啼哭,身上出现了几处血痕。

她怕兄长受责,又担心自己受责难,因此见太孙事后貌似无恙,便至死也不敢提及此事。

而刘化偷偷藏起了带血的衣物,还想有机会或可凭这再弄点钱。直至此次搜寻被抄出,他才供出当时有人买通他做事。

至于当时那人究竟是谁,他并不知晓,只注意到对方个子枯瘦,胡须浓密。不过刘化是个做事精细的人,因此对方给他钱的荷包还一直留着。

那荷包已被刑部送来,此时呈到朱聿恒面前。

二十年前发黄的一个粗布荷包,如今已脆干发黄,但因为长期收在暗处不用,收口与绳子都还完好如新。

外面看来,一切并无异样。

朱聿恒将其解开,看向空空如也的袋内,却发现里面似有一两根颜色不一样的线头。

他略一思忖,将袋子轻轻翻了过来,尽量不触动那两根线头。

这是几根被剪断后残留的细微丝线,显然在荷包上原本绣着什么东西,但在给刘化的时候,对方怕泄露了自己的身份,因此将上面所绣的东西草草拆掉了,但因为是从外面扯掉的,因此外面虽然已经无异,里面却残留了几丝断线头,未曾清除完毕。

而刘化在拿出了里面的银钱后,便将荷包压在了箱底,里面的残痕便一直留了下来。

朱聿恒将它举在面前,仔细看了看那些断痕的模样。

线头扯得挺干净,那一两根断线无法拼凑出具体形状,他只能凭着压痕,仔细辨认。

一个草头,横平竖直。民间俗例,荷包上常会绣自己的姓氏以防盗窃,看来这人也是如此。

下方左边是两竖,右边则笔画较多,凭借年深日久的针脚痕迹,实在难以看清。

他将袋子慢慢翻转还原,思索着草头下面左边两竖的字,应该是蓝,还是蓧,抑或是苮、茈……

猛然间,他望着被翻过来的荷包,想到内外的字是左右翻转的,所以,草头之下,那两竖应该是在右边。

所以,这个字可能是莉、可能是荆、可能是萷,更有可能,是蓟——

蓟承明的蓟。

处心积虑的这一场局,果然,在二十年前便已经设下了。

远在圣上下令营建紫禁城之前,蓟承明便已经下了手。

是,他确实是最有可能的人。他见过傅灵焰留下的山河社稷图;他趁着营建顺天宫城之时设下了死阵;他在雷电之日引发山河社稷图第一条血脉,使得一甲子前的死阵开启……

朱聿恒紧紧抓着手中这个陈旧的荷包,长久以来追寻的幕后凶手,竟在这一刻有了突破进展,令他心口激荡,长久无法平息。

许久,他霍然起身,将所有繁杂纠结的思虑都抛到脑后,只凭着本能抓紧了自己唯一迫切的念头——

去找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