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芳草江南(3)(第2/3页)

“竹子被削得太薄了,近似一层透明的膜,你用手指轻捻,看能不能将断口弄出来。”

朱聿恒点头,反复揉搓那一处,许久,终于出现了细微一条白边,如绒线般横贯过笛身。

阿南将一片薄薄的刀递给他,让他顺着那个断口,将竹膜劈出来。

朱聿恒深吸一口气,将刃口抵在断口处,下手极轻地向内推去。

然而,那条细微的白边立即被他削了下来,如一缕蛛丝般在窗外照进来的光线中一闪即逝,飘飞了出去。

阿南眼疾手快,将他的手按住了。

朱聿恒盯着自己手中的薄刃,又将目光转向覆在自己手背上的她的手。

那双布着大小伤痕的手,将他手中的刀片取走。她轻叹了口气,说:“不行啊阿言,你现在对手的控制已很强了,但精度不够,太过细微的活计还是做不到。”

看着她脸上的失望神情,朱聿恒抿唇沉默了片刻,然后道:“我会继续练习。”

阿南看着他眼中认真的神情,忽然想起他第一次跟自己回家时,说的那句话——

“天下之大,我控制一颗骰子、一场赌局,有什么意义?”

她当时还嘲笑他胸怀天下不像个太监,现在想起来,忍不住就笑了出来。

见她忽然朝自己莞尔一笑,朱聿恒莫名其妙,正想问如何帮忙,阿南却转了话题,说:“我再给你做个岐中易吧。不过这次不是‘十二天宫’了,叫‘九曲关山’,哪怕有丝毫分寸的力道控制不好,都会解不开的一种岐中易,过两天做好了给你。”

他点了一下头,将那根笛子收好。

外面的雨已经停了,天气还是阴阴的,室内十分闷热。而他们因为研究笛子而不自觉靠在一起,此时都出了一层薄汗,贴在一起更觉暧昧。

“好热啊,江南真是又闷又热,上哪儿能找个凉快的地儿避避暑才好。”阿南别开头,起身推开窗户,扇着风没话找话。

朱聿恒道:“含凉殿十分凉快,廿七日你可以早点过去乘凉。”

“知道啦,不会忘记的。”阿南扯着领口擦汗,“好怀念海上的日子啊,我可以一头扎进碧海之中,潜到清凉的水下,许久也不用上来。”

朱聿恒瞥了她汗湿的领口一眼,起身告辞。

阿南换了身薄透衣服,正打着扇子扇凉,忽听外面敲门声。

侍卫提着一大桶冰,身后跟着两个老妇人,手里捧着一叠冰绡和量衣尺。

阿南一看就知道是阿言替自己准备的。她开开心心地把冰块抱回屋,又选了衣服的颜色和式样,便在凉快下来的屋内,做起了“九曲关山”。

“不知道太子妃寿辰那天,会有多热闹呢?”

离开驿馆,朱聿恒回到自己所居的东宫东院。

东方为朝阳初升之所,太子是天下的未来,自然要居于正东。而皇太孙则居于东宫之东,朝阳最早覆照之所。

江南潮湿,如今又是夏暑刚过,东院也并不觉开阔舒朗,只感水汽闷湿。

穿过玉簪葱茏的庭院,转过走廊之时,耳边芭蕉树叶微微一晃,刚刚歇了不久的雨点又落了下来。

朱聿恒迈入正堂,各地送达的文书都在案头等候他审阅。在堆叠的家国大事之上,是一份封漆完好的黄绫折子。

这是圣上送来的,自然无人敢怠慢。

瀚泓带上了殿门,在不断击打于屋顶地面的雨声之中,朱聿恒拆开了折子查看。

这是数年之前,七宝太监(注2)第六次下西洋后,将到访的几处风土人情集略上报的折子。洋洋洒洒数千言,其中有新近被朱砂标注出的几行文字,示意朱聿恒仔细观看。

“南洋一带有鲸鲵出没之岛,颇有龙涎香出产。后该岛为海盗所占,劫掠渔民船工,强迫其冒险搜取香料,为祸二十载,竟无管束。至某日岛上炽火忽起,一白衣少女依仗火势,孤身杀尽岛上匪盗,白衣染血尽赤,释放众奴役而去。口耳相传,渔民皆以为神明化身,在岛上刻仙迹祭拜。或云,该女为永泰船队海匪也。永泰者,十八年前突现于南洋之船队,自言华夏后裔,持江南口音。后啸聚数千众,纵横诸海挡者披靡,被海上诸国尊奉为四海之主。疑其驻于婆罗洲一带,但沧海辽阔,未可知也。”

朱聿恒看到,祖父的朱批在“十八年前”四字下着重圈点了一下。

他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捏着折子的手指不由收紧,心口微震。

十八年前,宫闱巨变,朝堂倾覆。炆帝自焚于应天宫苑之中,尸骨至今未见,随他一起踪迹全无的,还有南边一应达官贵戚。

而就在十八年前,海外出现了这支船队。

草草掠过这份奏折,再无任何关于永泰的事情,他的目光在“白衣少女”四字上停了停,又转而看向十八年前那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