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南方之南(1)(第2/3页)

卓晏十分确定肯定笃定,自己不可能见过他。毕竟,这样的人,纵然惊鸿一瞥,也定会过目不忘。

但见对方与自己一副熟稔态度,卓晏又迟疑起来,还在踌躇怎么开口圆一圆场,旁边诸葛嘉终于忍不住了,开口说:“火场杂乱污秽,请殿下小心脚下,照微臣所带领的道路行走。”

“好,有劳诸葛提督。”他随口应道。

“殿下”,这两个字让卓晏“啊”了一声,他惊跳起来,瞪着面前人结结巴巴地问:“皇……皇太孙殿下?”

见他终于想起来,朱聿恒才朝他扯了下唇角:“本王还是平生第一次,被别人忘记。”

卓晏脚下一个趔趄,颜面抽搐地腹诽:可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是十几年前了吧……那时候我们都是小屁孩啊!

尊贵无匹的皇太孙,对他这个幼年伙伴,却十分和气地和他叙起了旧:“说起来,这些年我在顺天、你在应天,有十多年未曾见面了。你什么时候来顺天,又什么时候入神机营的?”

“这个……说实话吧,”卓晏苦着一张脸,讪讪道,“我这么懒散的人,要不是我爹逼着,我才不去神机营那种打打杀杀的地方。所以平常十天里有九天是告病在家的,还有一天来画个卯就走——今天就是准备来应付点卯的。”

“人各有志,既然你不喜欢这边,以后有机会,我将你调到更合适的地方去。”朱聿恒说着,沉吟了片刻,又说道,“我听说你在应天这些年混迹烟花,得了个绰号叫‘花花太岁’,对风月场所十分熟悉?”

“呃……”卓晏挠挠下巴,不知道自己该露出骄傲的神情,还是应该羞愧一下。

“既然如此,我想向你打听件事。”朱聿恒的声音略低了一点,问,“前次有种蜻蜓簪子流入宫中,几位太妃颇为喜欢,我想采买一些孝敬老人家。”

卓晏顿时大感兴趣,笑道:“这个你找我就对了,北边市面上的簪子以蝴蝶、凤鸟为多,但江南那边流行的可就别致多了,蜻蜓、蝈蝈、蚂蚱,应有尽有。不知太妃们想要的,是哪一种?”

朱聿恒望着身旁红墙,说道:“是一种墨蓝色的绢缎蜻蜓,大约小指长短。蜻蜓翅翼由黑纱制成,用铜丝绷开,轻薄无比,可以随风抖动;蜻蜓眼睛为青金石制成。插在发间时,与活的蜻蜓一模一样。”

“这个……还真没见过。”卓晏抓抓头发,皱眉道,“我见过金的、玉的、木的,可按殿下所说的墨蓝色绢缎蜻蜓可从没有出现过。殿下您想啊,女子用饰物都是为了好看夺目,哪有人在黑发间用墨蓝色饰物的,这种东西势必没人买的。”

说到这里,卓晏再一想,可能太妃们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倒是挺合适这样的饰物,又不敢说,只能干笑了一声:“总之,我一年见过的女孩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样的首饰,绝对没见过。”

那蜻蜓如此巧夺天工,必定让人过目难忘,既然卓晏没记忆,那必定是没见过了。朱聿恒点了点头,说:“那你替我留意下,若有寻到差不多的,拿几个给我瞧瞧。”

“是,我一定留意。”卓晏忙不迭应了。

说话间,众人进入奉天门。映入眼帘的再不是雄伟壮阔的三大殿,而是一片焦黑废墟。断壁残垣立在被烟火熏黑的殿基之上,在背后鲜红如血的宫墙映衬下,越显苍凉。

诸葛嘉陪着朱聿恒走上台阶,指向后殿尚还立着的半个墙角,说道:“殿下请看,清理废墟的宫人们,便是在那里发现蓟公公的。”

朱聿恒踩着满地熏黑破败的瓦砾与烧朽断裂的梁柱,走到墙角边一看,地上一块一尺四见方的金砖已经不见,露出下面地龙的坑道,向下一望,黑洞洞一片。

顺天府冬日严寒,滴水成冰,因此宫中各座宫殿下均设有地龙。只是,宫中的地龙坑道由厚重青砖砌成,地面又铺设极为厚重的金砖,在起火之时,蓟承明是如何在仓促之间打开这极为坚固的地龙坑道避险的,倒是令人意想不到。

诸葛嘉捡起洞旁四分五裂散落的几块石头,用力擦去上面烟熏的痕迹,露出里面莹白的玉石质地来:“这本是陈设在内殿的‘海内一统’玉雕,蓟公公督修宫城时,大约知道这块金砖下就是砌地龙的青砖接缝不严密之处,因此在起火之时,便推倒了旁边这座玉雕,重击向这块金砖,将它连同下面的青砖一同砸开,露出了一个藏身之处。”

朱聿恒自然见过这座玉雕,上面雕的是海浪拍山,足有一人高,重逾千斤,这砸向地面时,别说金砖,哪怕是青石板,恐怕都要被砸得四分五裂。

诸葛嘉回头看了看,示意卓晏跳下坑道。

穿着极为修身曳撒、身上还饰金佩玉的卓晏,委委屈屈地钻进坑道,蹲在地龙中晃亮了火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