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增兵二十万(第2/2页)

来自科尔沁的急递和南京的密信几乎同时送到睿亲王府。

看完急递和密信,多尔衮深感事态严重,便急召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三人前来睿亲王府的东暖客中参谋。

侯方域也侍候在侧。

看完急递还有密信,洪承畴四人的心情也是无比的复杂。

继今年年初兵分两路奇袭大沽口和盖州卫之后,明军终于又有了第二步的行动,虽然他们对明军的第二步行动早有预料,但是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却仍旧感到难以接受,因为他们深切感到,明清之间的攻守之势已经逆转。

今后怎么样不知道,但是至少现在,大清已经处于守势。

而且明军的攻势极其的凌厉,有一等让人快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感,想到这一层,洪承畴几个就越发的难以接受,按说不应该啊?

大明明明已经腐朽,怎么可能重新焕发第二春?

再还有,大清明明占尽了天时地利,怎么会干不过大明?

“诸位,没想到吧?”多尔衮幽幽说道,“当年被我大清打得四面漏风的残明,现在居然开始反过来攻打大清,甚至还敢觊觎盛京。”

也就是消息没送出,要不然,要是让多尔衮还有洪承畴他们知道盛京已经破城,估计下巴都会惊掉,盛京怎么可能失守?

顿了顿,多尔衮又接着说道:“朕决意发兵辽东,诸位意下如何?”

“主子,万万不可!”洪承畴急忙劝阻道,“年初明军突袭盖州卫及大沽口之时,奴才就对主子说过,这是明军调动并消耗我大清国力的阳谋,我大清之人力物力以及军力,原本就比不上南明,所以在最终决战前必须尽可能积蓄力量。”

“此次明军增兵大沽口并且摆出进攻盛京的架势,仍然是为了调动消耗我大清。”

说到这稍稍一停顿,洪承畴又诚恳的说道:“主子慧眼如炬,人所不及,当能窥破崇祯的险恶用心,是以万万不可上当。”

似乎是为了验证洪承畴所说,曹尔玉又送来了急递。

“主子,河北急递。”曹尔玉双手递上一封火漆书信。

多尔衮拆开火漆书信一看,脸色顿时变得更加的阴沉。

“好啊,崇祯真好大气魄。”多尔衮冷笑道,“一边攻打盛京,一边增兵大沽口,一边还向徐州增兵足足二十万,他是想要提前与我大清进行最终决战吗?”

【注:明军实际增兵八万,对外号称二十万,建奴信以为真】

“什么,向徐州增兵二十万?”洪承畴勃然色变,这太吓人了。

范文程、宁完我还有侯方域等也是面面相觑,明军真要北伐了?

好半晌,洪承畴才回过神来,沉声说:“主子,奴才不相信南明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储备足够物资,更不相信崇祯会在今冬提前发动北伐,不出意外的话,向徐州增兵二十万仅只是虚张声势,主子可令晋商暗中进行查证。”

“查证?”多尔衮沉声问道,“此事该如何查证?”

洪承畴:“查运河的往来漕船,如果崇祯真的决定在今冬北伐,那么运河的漕运必定会异常的繁忙,这点是绝无法隐瞒的。”

多尔衮当即命侯方域通知晋商去查证。

目送侯方域离开,多尔衮又道:“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崇祯是否打算今冬发动北伐,大清都必须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顿了顿,又问道:“若崇祯真发动北伐,并且从徐州、大沽口以及盛京三个方向对我大清发起进攻,那么大清又该如何应对?”

洪承畴沉声说道:“若如此,就只能采取老汗之战术。”

“亨九所言极是。”范文程附和道,“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宁完我接着说道:“三路明军之中,以大沽口一路明军威胁最大,当优先解决,然后召集举国之兵迎击徐州北上之明军,至于辽东一路明军,不过芥藓之疾,只需遣一猛将率数千精兵守住山海关即可。”

听到这,多尔衮便心神稍定。

看来局面也没有想象中糟糕。

明军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也是外强中干。

当下多尔衮扭头咐咐曹尔玉:“立即召刚林、祁充格、索尼还有苏克萨哈等轮值的军机大臣前来睿亲王府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