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沽口守住了(第2/3页)

顿了顿,又说道:“再接下来,估计就要挖壕沟长期封锁围困我们了。”

“可惜。”陈明遇有些遗憾的说道,“这次的潮水退得太低了,要不然有水师在,建奴根本别想把炮台修起来。”

“建奴想要修炮台还是能修起来的,有水师也阻止不了他们。”

阎应元摆了摆手,又说:“毕竟水师的红夷大炮无论是口径还是射程,都不足以跟建奴的红夷大炮相提并论,所以建奴完全可以先在稍远的地方修炮台,然后凭借这些炮台的掩护到更近的地方修炮台,早晚总是可以把炮台修到现在这个位置的。”

陈明遇黑着脸道:“哪怕只能延误几天也比什么都不做强百倍。”

“拱辰,你错了。”阎应元却摆手说,“谁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只要我们守在这里,就相当于是一把尖刀抵在了建奴的咽喉要害,建奴就得在大沽口留下足够的兵力以及火器,这就是对建奴国力的极大消耗。”

陈明遇点点头说:“就怕建奴不会善罢干休。”

“建奴肯定不会善罢干休,但是在入冬之前他们是无能为力了。”说到这稍稍一顿,阎应元又说道,“至于说入冬之后,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也是。”陈明遇释然道,“或许那时圣上就兴兵北伐了。”

“圣上北伐应该没那么快。”阎应元道,“但在入冬之前向大沽口增兵却完全有可能,毕竟相比进攻,坚守城池等着建奴前来进攻似乎代价要小得多。”

“有理。”陈明遇又道,“算算时间,圣上也应该接到消息了吧?”

“那就得看圣上在哪里了。”阎应元道,“圣上若在徐州,怕是已经得到我们的消息,他若是在南京,恐怕还得等两日,若是在四川,还得再等数日。”

……

崇祯此时仍在徐州。

多铎终于还是撤兵北返了。

带着无限的惆怅还有不甘,多铎最终还是撤了。

确定建奴真的已经撤兵北返,崇祯也准备南返。

然后走到徐州城外的时候,正好遇到北返的陈子龙夫妇。

“臣农科都给事中陈子龙,叩请圣上金安。”陈子龙向着崇祯拜倒在地。

在陈子龙右后少许,柳如是也是盈盈拜倒:“民妇柳如是叩请圣上金安。”

“贤伉俪请起。”崇祯虚虚的一托,又笑着对陈子龙说道,“陈子龙,朕这么急着将你召回徐州,你应该不会怪朕不近人情吧?”

“圣上言重了,臣岂会有此等荒谬想法。”

陈子龙连忙说:“何况臣也没打算在南京多呆。”

柳如是起身后则是垂着头,也不知道她在心里想些什么。

不过崇祯也懒得去想这些,他不可能因为柳如是的艳名就对钱谦益轻轻放过,像钱谦益这等不知进退不知收敛的奸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更重要的是不杀钱谦益不足以维持商界的秩序。

当然,这里所说的杀并不是杀头,崇祯其实很讨厌杀头。

相比人头落地,崇祯更喜欢将这些奸商或者蛀虫的骨头都榨出油。

对付魏国公、黔国公等勋贵如此,对付靖江王、楚王等宗室如此,对付常熟钱家、松江徐家及如皋冒家等奸商亦如此。

崇祯对冒家也没有丝毫手软。

有功该奖赏,有过那就该受罚。

冒襄一人之功庇护不了冒氏一族。

当然,连坐剥夺冒襄名誉是不会的。

冒襄的子侄辈该享有的权力仍旧还在。

但是如皋冒氏一族的家财就赔个精光。

当下崇祯又对陈子龙说道:“陈子龙,春耕已经开始了,你现在最要紧就是一桩,做好甘薯、苞谷及土豆的选种育种,尽快培植出亩产更高的粮种。”

“臣领旨。”陈子龙肃然道,“臣定会尽心竭力选种育种。”

崇祯又对随行在侧的堵胤锡说:“堵卿,记得多种些辣椒。”

“臣领旨。”堵胤锡恭声应道,“臣会让徐州镇兵多栽番椒。”

崇祯也没有跟堵胤锡过多解释,让徐州镇台种辣椒做什么用。

事实上辣椒这玩意用处大了去,除了直接用作生化武器之外,更可以用作明军口粮的调味品,有辣椒和没有辣椒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关键还能够御寒。

用不了太长时间,大明朝就肯定会对辽东、漠北甚至西伯利亚用兵。

在那等冰天雪地,如果没有高度数的白酒以及辣椒御寒,那是不可想象的。

崇祯带着陈子龙、柳如是夫妇,边说边走,很快来到官道边的一个寨堡前。

这也是一个标准的寨堡,住了三百户镇兵,因为现在已经是四月初,所以这个寨堡的镇兵以及亲属已经开始在春耕。

只见长满绿草的田间地头尽是扛着犁耙或者牵着老牛的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