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菩萨心肠,雷霆手段(第3/4页)

什么情况?不是说好了审案的吗?怎么讨论起国策?

且还是“以文制武”和“文武并重”这样的重大国策!

这下不光是旁听的官员缙绅士子一脸懵,便是袁彭年、刘正宗和李景濂也懵掉,朱由检是在搞什么鬼?在这种时候跟恩师讨论这个?

别说袁彭年他们仨,高弘图也一样有些懵。

因为那天在玄武湖中,崇祯确实与他说起过这个。

高弘图甚至有些怀疑,崇祯该不会真不打算追究了吧?

当下高弘图拱手说道:“两者缺一不可么?老臣愿闻其详。”

“以文制武可以杜绝武臣篡权及藩镇割据,但是也会导致中原王朝武力孱弱,对周边蛮族失去震慑力,文武并重可使中原王朝对周边蛮族保持震慑力,却又避免不了武臣篡权以及藩镇割据之祸,此二者各有缺点却又各有长处。”

“若是可以兼采其长,则可以扬长而避短。”

“然而又该如何扬长避短呢?朕是这么想的。”

“何不将文官武将体系分开,令两者互不统属。”

听到这里,高弘图竟然也听进去,问道:“怎么个分开法?”

崇祯说道:“文官体系归内阁总管,官员之选拔、考核、罢黜悉由内阁裁断,各省各府各州县之政令,也一律交由内阁来总理,皇帝不得加以干预。”

“武将呢?武将考选不归于兵部?”高弘图竟然有些神往。

皇帝不得干预内阁的施政权,这不正是他们孜孜追求的内阁?

“不归兵部。”崇祯一摆手说道,“兵部只负责建,似徐州等遍布大明各省的镇台,交由兵部考核并校点,但是兵部没有调兵之权。”

“武将归于皇帝统管,内阁不得过问。”

“遇到有对外征战时,皇帝从大明各省镇台调兵,交由武将统率,对外征战。”

“战事结束之后,镇兵归于各省镇台,武将也会归于朝廷,如此一来,武将便不能与镇兵长时间相处,便可免于藩镇割据之隐患。”

听到这里,旁听的官员缙绅士子已经是一片哗然。

太意外了,太突然了,圣上冷不丁提出这个,真没准备啊?

高弘图也完全被吸引,因为崇祯的这个提议着实让他惊艳。

当下高弘图接着问道:“圣上方才说对外征战,这个发动战争的权力归于内阁还是归于皇帝?还有钱粮是由户部出还是从内帑出?”

“这要视战争的性质。”崇祯道,“若是大明遭受外敌入侵,或者发生了叛乱,战争的发起权归于皇帝,但是钱粮由户部支出。”

【注:写到这正好四千字,但是在这断了估计会被寄刀片,所以还是接着写】

“若是大明对外开疆拓土,则战争的最终发起权归于内阁,没有内阁的允许,皇帝无权发动对外征战,另外对外征战的钱粮由皇帝内帑支出,相应的,对外征战所获的钱粮也统归皇帝内帑支配,内阁不得争夺。”

旁听的官员缙绅士子开始急速的盘算。

抵抗入侵和镇压叛乱的战争权归皇帝,这没什么。

对外征战的发起权归于内阁那就很好,这可以有效的遏制住皇帝的个人野心,避免帝国因为穷兵黩武而陷于崩溃。

崇祯说到这里也开始变得有一些激动,霍然起身。

一边在屏风内踱着步,崇祯一边又道:“高阁老,这只是朕的一个粗略想法,还有许多细则需要完善,眼下史阁老自我罢职在家,内阁缺人,明日你便回内阁来主政吧,协同解阁老还有路阁老将细则完善……”

可能是因为说得太过激动,居然一下踩灭了蜡烛。

屏风内突然之间就暗下来,接着响起崇祯啊呀的一声低呼,似乎踩空摔倒了。

“万岁爷!”黑暗中响起高起潜、卢九德的尖叫声,还有兵器出鞘的铿锵声,不用想都能猜到肯定是几个夷丁男爵拔刀警戒。

旁听的官员缙绅士子心下一紧却不敢动。

黑暗中还响起高弘图关切的问候:“圣上,无碍否?”

“朕无碍。”崇祯的声音很快响起,“众卿休要惊慌。”

片刻之后,屏风内的蜡烛再次亮起,只见崇祯已经坐回位置,身后的那几个夷丁男爵也已经收刀归位。

“圣上无碍便好。”说话的是高弘图。

说完之后,高弘图也坐回自己的座位。

从屏风上的投影,旁听的官员缙绅士子看得很清楚。

停顿了片刻之后,崇祯又道:“高阁老,你该不会因为弑君一案而对朕心生怨怼,因而不愿意回内阁视事吧?”

“圣上,老臣……”高弘图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哽咽。

高弘图似乎被崇祯感动到了,不过大家觉得也正常,出了弑君谋逆这种事,圣上还能如此信任高阁老,高阁老是该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