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多尔衮要亲征(第2/3页)

多尔衮这次倾举国之力伐明,使用的也是阳谋。

两黄旗的贵族听到风声之后,赶紧跑到紫禁城来找布木布泰商议。

这会聚集在乾清宫东暖阁的两黄旗贵族有索尼、遏必隆、鳌拜等,这都是黄台吉留下的铁杆保皇党,忠于福临的老底子。

“太后,九王这是要孤注一掷哪!”索尼沉声道,“除了驻守在太原以及大同的镶黄旗十个牛录之外,他要把驻守北京的镶黄旗三十个牛录也一并调走,除了调兵之外,他还要给各旗各个牛录派粮,每个牛录必须得捐输四个月的口粮!”

【注:多尔衮是奴尔哈赤十四子,但是在后金时期的贝勒排序之中排第九,所以八旗贵族通常称为九王,多铎排名第十贝勒,所以称之为十王】

“看来徐州前线的形势不太好啊?”布木布泰蹙紧了秀眉。

这里插一句,多铎的败报只给了多尔衮,还没有发给清廷。

多铎之所以让范承谟不要命的赶回北京,就是为了打一个时间差。

有了时间差,多尔衮就有了运作的空间,要不然如果先让败报传回到北京,多尔衮很有可能就指使不动北京的八旗贵族。

布木布泰就很有可能联合济尔哈朗搞事。

不过多铎这里显然是想多了,布木布泰这女人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总之此时包括布木布泰在内,北京的八旗贵族们还不知道多铎在山阳战败,但是通过多尔衮的举动,仍可以看出徐州的形势不乐观。

福临看了一眼额娘,问道:“遏必隆,摄政王给两白旗派粮了吗?”

遏必隆轻呃了一声,答道:“回主子,派了,而且定额是一样的,两白旗的每个牛录也要按照丁数往徐州前线捐输四个月的口粮。”

鳌拜沉声道:“太后,十王在徐州究竟打得如何?九王为何又是增兵派粮,又是悍然决定亲征徐州?其中必定有内幕!奴才以为九王应该将徐州之战的详情公诸于众,然后再由各旗的旗主贝勒们进行合议,议定之后才能够派粮增兵。”

“不行!”福临断然道,“两黄旗不派粮,更不能向徐州战场调兵,这一来,十王多半会在徐州战场落败,摄政王也会受到十王牵连威信扫地。”

相比另一时空的福临,这个界面的福临觉醒得更早。

这里的福临不仅感受到了多尔衮对他的皇位的威胁,也清晰的感受到了多尔衮对他皇额娘的觊觎,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埋下仇恨的种子。

鳌拜、索尼、遏必隆等两黄旗贵族都吃惊的看向福临。

说实话福临的这番话让他们感到有些吃惊,这可是妥妥的白眼狼。

布木布泰勃然大怒道:“住口,就凭你刚才说的那番话,你就不配当两黄旗的旗主,更不配当我们大清国的皇帝!”

“额娘!”福临一脸委屈的看着布木布泰,“这又没外人。”

小孩子到底是小孩子,觉得两黄旗的贵族全都是自家人,在自家人的面前说话就不用有任何的顾忌,想说啥说啥。

布木布泰冷着脸说道:“你是两黄旗旗主,更加是大清国的皇帝,所以你考虑问题时应该以整个大清的利益为先,无论你对九王十王的意见有多大,可是面对大清国的敌人时,都应该团结一致、共抗外敌。”

“因为十王若是在徐州战败了,受害的就是整个大清国。”

说此一顿,又道:“南明与大清乃是死仇,我大清若是遭受重创,明朝人对我们可不会有丝毫的手软,必定是要赶尽杀绝。”

“你是想害死所有的大清子民吗?”

“知道了,额娘。”福临的小脸挤成苦瓜。

布木布泰又说道:“你们按九王说的去办吧。”

“嗻!”索尼三人跪地打了个千,起身告辞离开。

送走了索尼等人,布木布泰又语重心长的对着福临说道:“皇儿,你忘了额娘上次跟你说过的话了吗?在你羽翼未丰之前永远都不要急着亮出爪牙。”

“皇额娘,儿臣就是觉着两黄旗都是自己人。”福临说道。

“有时候自己人也不一定靠得住。”布木布泰轻叹一声说,“作为皇帝,生来就只能当个孤家寡人,你不能轻信身边的任何人,也包括额娘,记住了吗?”

“记住了。”福临一脸认真的说道,“儿臣一定会隐藏好心思。”

“好孩子。”布木布泰有些心疼的说,“当这个皇帝真委屈你了。”

……

在云龙山,吴三旺终于讲完山阳之战的全过程。

铳台大厅里有着刹那的寂静,所有人都沉浸在吴三旺的讲述中,仿佛被带回到了血火纷飞的山阳战场。

“干得漂亮!”

还是朱慈炯率先打破了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