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2/3页)

清楚知道金融投机危害的尚且还要飞蛾扑火,

又何况是大明朝的这些第一次接触金融投机的缙绅商贾?扛不住。

当下崇祯又问康曦:“市易所的债券交易是不是很火爆?债券价格涨了多少倍?”

“回父皇,债券交易确实很火爆,简直疯了。”康曦道,“刚开启交易的那一阵,连着十一天触线封板,后来价格虽然有回落,但是很快又涨回去,而且总体都是上涨趋势,昨天刚得到的消息是,首期的一年期、三年期及五年期债券都涨了五倍,十年期债券因为有徐州的官田托底,更是涨了足足十倍!第二期债券也普遍涨了三倍以上。”

崇祯在心里粗略的算了下,首期债券两千万,普涨五到十倍,现在总市值差不多就是一亿两千五百万,二期债四千万,普涨三倍多也就是一亿两千多万,两者加起来差不多正好就是皇家银号的存银总额。

因为崇祯没有推出金融衔生品,也就不存在虚拟经济。

所以债券的总市值是多少,也就意味着会有多少银子。

债券总市值如果想要继续膨胀,就得有更多的银子进来填坑。

一旦没有更多的银子进来填坑,也就意味着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已经枯竭,那么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也就玩不下去,然后整个债券市场就会突然崩盘。

当然,债券市场突然崩盘,并不意味着市场的银子也会消失。

之前被吸引进入债券市场的两亿五千万银子并不会凭空消失,而只是从缙绅甲的户头转到了商贾乙的户头,这是实物债市跟虚拟经济的本质区别,虚拟经济里边的“资产”真的会凭空消失,但是实物交易市场不会。

崇祯不觉有些好笑,之有他还想着通过炒作建奴南下的利空,打击债市信心,人为诱导债券危机,进而导致债券价格暴跌,并趁机回购高利息的一期债。

可是现在看来,根本不用炒作建奴南下的利空,整个债券市场就要提前崩掉,因为流动性快耗尽,没有新韭菜进来接盘了。

因为根据估算,沉淀在江南的民间存银顶多也就三亿两不到。

这三亿两存银,至少有一亿两是不可能流入债券交易市场的,其中一部分要用于海贸等正常商业贸易活动,一部分要用于实业经营,一部分要用于流通,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被吝啬又胆小的土财主永远埋藏在地底下。

所以之前崇祯估计的总市值也就两个亿。

现在有两亿五千万,估计是因为有福建、江西乃至两广的银子流入了市易所,但这部分银子数量肯定也是有限,五千万两就到顶了。

这也就是说,债券市场已经到了最高点。

接下来整体往下行,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就这个时代,债市下行肯定会形成踩踏,酿成惨案!

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小缙绅、小商贾会倾家荡产,秦淮河估计会死不少人。

不过好在,崇祯已经给债券市场设置了五百两身家的防火墙,所以作为基石的升斗小民并不会被波及,身家丰厚的大缙绅、大商贾估计还能够血赚一波,被割韭菜的永远都是那些小有身家的小资产阶级,或者中产。

崇祯作为统治阶级,只要笼络住顶层权贵并喂饱底层的肚子,至于中间的小资产阶级和中产,就顾不了那么多,反正这一小撮人就算造反也成不了气候,等到经济好转,这个阶层很快又会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冒出来。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古今中外概不能外。

所以现在,皇家银号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这是因为,皇家银号的银子除了内务府的6000万两,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市易所那些股民手上的头寸,真正存入皇家银号的银子可能就几百万两。

想到这里,崇祯又问康曦:“借贷出去的银子总额大概有多少?”

“没多少。”康曦有些羞愧的说,“总共也只借贷出去不足五百万两足色银。”

“那就好。”崇祯松口气,又道,“你赶紧让南京总号还有杭州、苏州及徐州的分号准备好足够的银子,不出意外的话,挤兑潮就快来了。”

债券市场雪崩之后,赚到钱的缙绅商贾肯定会提走银子。

“挤兑潮?”康曦愕然道,“应该不会有人挤兑银子吧?毕竟现在市易所的债券交易这么火爆,谁会舍出把银子抽走?”

崇祯说道:“债券市场就快崩了。”

“不会吧?”这下连朱慈烺也不相信,说道,“父皇,如果你回南京看看,就不会这么认为了,经过此前将近三个月的持续上涨,随着从市易所赚到银子的缙绅商贾越来越多,整个江南的缙绅商贾的热情已经彻底的被调动起来。”

“现在不光是江南的八府一州,就连江西、福建、广东甚至湖广的缙绅商贾都带着万贯家财慕名而来,踊跃参与债券交易。”